能辽精华10.29鸡头还是凤尾
在刚才有人提到大公司由于分工严谨,有个人专精一样,会造成条块分割,可能会永远成为凤尾。有可能,而且如果不自查,不但当不了凤尾,甚至会变成壁虎尾巴。等到任正非,周鸿祎这帮人砍部门的时候,是会不留情的。但是小企业就能当鸡头吗?当鸡头就能当的爽吗?给大家看一个数据。美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八年左右,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三年左右。这是今年今年六月,央行行长易纲的报告说的。真的只比一只鸡活得久一点。两个比较,一个是早死,一个是晚死,果然早晚都是死。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选呢?其实换个维度,我们到底应该从大公司或者小公司里获得什么呢?我们要获得的东西谁更能提供给我们?这个可能才是我们选择的根本依据。
在我的学习序列中,有一个人的课程是必买的,这个人叫李渊。是我最佩服的读书人和知识策划人,当年他求职的时候去了一家小公司,真是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在那段时间,他和公司的老板每天朝夕相处,贴身看了他三年,用李渊老师自己的话说,三年下来,我读了一个商学院。在那段时间里,他策划的几期,被认为是水平最高的几期。他加盟的这家公司叫做逻辑思维,老板叫罗振宇,那个平台叫做得到。
认真想一下,我们刚踏入一个领域的时候最缺的是什么呢?资金?经验?人脉?都不是,我们最缺的是视野。面对一个陌生领域,每个人刚开始都是蒙的,这时候最有价值的是谁呢?一个视野足够开阔的领路人!加入一个大公司,你的定位其实已经被安排好了,晋升渠道是确定的,业绩审核是确定的,回报也是确定的。问题是,你只有上了一个台阶,视野才能扩大一层,至少和你的上司齐平,然后用自己的余生不断往上爬。
小公司的优势在于没有那么多层级,有啥事你能直接找老板说话。就那么几个人几条枪,哪有底气跟你摆架子。有句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老板考虑的问题,其实不比大老板少。市场,财务,供应链,资金链,人脉,业绩,跟下属斗心眼……一点不少啊。所以在一个小公司,你是在近距离观察一个微缩版本的企业样板啊!为了几块钱的运费斤斤计较,你就能深刻了解到,什么叫不当家,不知才米贵,什么叫成本意识。你以为大老板不考虑这个?
所以即便是为了所谓的稳定和保障,你去了大公司我也要建议你要去能够广泛连接的部门。一言蔽之,能尽可能多地窥探到企业和行业全貌。刚才蓝猫说得好,这正是小公司命不长的根本所在。所以到底应该怎样选,我的建议是选择快公司。这里都快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公司的业务,正好赶上风口,另一个是公司的规模不大,层级不多,晋升环节不多。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当初桑德伯格去小公司Google的时候也是很犹豫的,当时拉里佩奇对她说,这是火箭诶,赶上是最重要的,还在乎是不是头等舱吗?后来桑德伯格又改成了另一个火箭,Facebook,一手把Facebook带成了百亿规模的企业。
其实呢,我跟大家透个底,中国的中小企业活得不好是事实,但是有很多闷声发大财的中小企业,活得很强壮,也是事实。我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接触一些企业,而且中小企业居多。很多真正茁壮的企业,在达到千万营收规模之后,会自主拆分。要么分摊原本主业的业务,要么开展新业务。比如我接触一家企业是给大疆做配套的,还有一家是做工业机器人的。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不要把大小作为依据,而是要去分析更为核心的因素,拿出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态度去筛选。
这里给大家几个维度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市场占有率有多大?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力度怎样?公司在以往三年的发展怎样?只要你有心,以上的信息不难找到。作为影响一生的职业选择问题,我们需要慎而又慎。谢谢大家!
懒猫总结,不要过多的比较大小公司本身的利弊,而是更多的把重心放在
一、公司自身的发展前景如何?
二、我在哪种类型的公司里能够得到最大的提升和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