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早就自己》
记录在记事本上的感悟因为电脑突然重启,丢失了,好事情,让我重新再认真读一遍。
在这一章的开始,作者跟我们列举了一些例子,一些外表看起来很成功的人,其实他们常在与内心的渴望斗争,而且需要协调和高效、以及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而作为父母,作者和妻子也跟绝大多数的父母一样,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手足无措。其中,作者说到,他和妻子最初以为若要十全十美,首先要做完美父母,积极努力的去激发孩子的自信,稍有进步就大为夸奖,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孩子却没有拿到这份力量,因为父母的言不由衷。每个人的思维定式都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带的“透镜”,因为这个透镜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执行师课程里关于信念部分的解读,所谓的思维定式,也是我们大脑里的信念诱发的行为。要想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边自己,首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改变自己,从我们的一些局限性信念的松动开始。
意识到这一点,在结合对待孩子问题的无效反馈,我们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是太重视成为模范父母,维持良好形象甚于对孩子的关切,也影响到了对孩子的看法,造成孩子自我评价的低落。看到这里我也进行了很深入的反思,反思自己和先生是不是跟作者夫妻一样,虽然不承认,我们内心都迫切的想成为那个一百分的父母,我们也会用自己认为的方法技巧去激励孩子,但是孩子好像并未没有收到,我们很多时候把自己的价值感嫁接到了孩子身上。通过这一小节的学习,我知道,自己应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式,调整内心的动机和对孩子的看法,我们应该告诫自己,不要去改变孩子,而是从科幻的角度去了解他的特色、个性和价值,这种基于价值的动机,从内心树立力量。作者特别强调,自动自发因素的作用要多于外在的影响。从当下开始,要时时调整自己的动机,真正的让孩子从内心肯定自己的自我价值,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示和收获。
“不必在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定的社火模式强加到她身上,这样反而能够平心静气的欣赏他的优点。我们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也就不急于保护他免收外界的嘲笑”
单独的摘抄出来句话,是用来提醒自己。
凭借品德的成功比个人魅力的成功有天壤之别,所以努力探寻你在自己的心灵吧,因为生活源自于此。个人魅力同样重要,但是要建立在个人品德的基础支撑之上。心存善念才能赋予人际关系以生命,而人类行为和人际关系也是遵循收获法则的自然系统,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只友根深蒂固的诚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