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性教育匮乏到什么程度:
性教育教材一出来就受争议:
最有名的应该还是之前那个《珍爱生命》的教材,一出来就遭家长怒斥,然后就被和谐了:
所以现在的性教育还是这样的(如果还没被停掉的话):
造成哪些影响:
1. 缺失的自我保护意识
前段时间的火车站猥亵事件很多人都讨论过了,在此不再做更多讨论。
随着性教育的匮乏,孩子们的防范意识也十分的薄弱,因为从来都没有人教过她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猥亵,什么是隐私,被侵犯该如何保护自己……
2. 每年数百万例人工流产
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在 2013 年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的数目有 1,300 万人次,居世界第一位,这还只是 1990 年的数据。
中国的人流手术在 1995 年达到高峰之后,略有下降。此后,因政策原因的人流变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因个人原因走上人流手术台的的女性越来越多。
在 2016 版的卫生统计年鉴上,中国在 2014 年和 2015 年的人流手术数目均为 900 多万。而在这些人群中,25 岁以下的女性约占一半以上,低龄化人群增多,并且出现高比例的重复人流手术。
3.乱象丛生的「人流医院」
而那些意外怀孕的女孩们又是如何选择人流手术医院的?
我知道几位做过流产的小姑娘,一位选了「验孕棒里医疗卡上的医院」。在验孕棒里塞张医疗卡,是部分私人人流诊所打擦边球的违规推广形式之一。
另一位 1991 年出生的女孩则选择了隔壁县的小诊所,「我们那儿是小地方,附近肯定不行,便去了隔壁县的一个小诊所,优点是便宜,那时候并没有资本去挑选是否合适、靠不靠谱,对我来说,唯一能做的只是在经济承受范围内完成这个手术而已。」
还有一个人流过两次的 90 后告诉我,2013 年,她第一次意外怀孕去当地的公立医院,态度冷冰冰,但放心且便宜,花了一千多;2015 年冬天,第二次意外怀孕,又想去公立,结果排队时间太长,妊娠反应特别难受,便去了一家很贵的私立诊所,态度很好,人流后她被诊断为宫颈糜烂(一个已经不存在于医学教科书上、被认为是过度治疗的生理现象),多做了一个所谓的 LEEP 刀(利普刀),总共花了四千多。
4.人工流产术后并发症影响生殖健康
目前的中国,因为人流手术而直接致死致残的情况不算多,而人流术后并发症却并不少见。
这些并发症主要体现在影响生殖健康,尤其是削弱女性的生殖力,也就是说,一些女孩将会在「如梦如幻三分钟,烦恼去无踪」时,也浑然不觉地丧失了成为母亲的能力。
5. 避孕措施无法落地
在中国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遍地的人流广告,避孕药却不能做广告。后者被认为是「有关性生活的产品」,严禁刊登。
在 WHO 的避孕方法推荐中,上环的有效性与结扎并列,是首位推荐的长效可逆的避孕方法。
而男用避孕套的避孕效力常用情况仅为 85%,只有正确而持续使用的情况下才能达到 98%。
再说避孕药。
在西方,避孕药的研发背后有女权运动家们四处呐喊筹资。她们研发目的,是为了找到一种能使性更自由的东西。避孕是自己的事,而不需要征求她枕畔那个男人的意见。
中国的避孕药具研究是国家项目,整个研究从 60 年代开始起步,数个攻关小组,运动式的避孕药研究。当时的研发成果以数字命名,比如 1 号药、2 号药、0 号药。出生于 1968 年的中国第一代避孕药,53 号避孕药是当时著名的「探亲避孕药」。
在中国,围绕着这种陌生又神秘的、让人生不出孩子的药片的,是对药物的恐慌和质疑。激素、发胖或导致血栓,来自各种渠道的有关药物副作用的「坏消息」总能第一时间准确地传入中国的目标使用者耳中。
由此,在美英,短效避孕药在避孕方法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6% 和 28%,而在中国,短效避孕药在避孕方法中的比重大约只有 2% 左右。
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与短效避孕药的不受待见相比,紧急避孕药却成了一枝独秀。
根据新康界的调研,在 2015 年的中国避孕药市场,短效口服避孕药的份额为 26.1%,紧急避孕药则为:69.6%。
紧急避孕药不仅效果不如短效口服避孕药,而且并不建议经常使用。但现状是,很多女孩子把紧急避孕药当做普通的避孕药长期服用。
我曾总结了一下 WHO 推荐的避孕措施如下,顺手分享出来好了。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正确的认识性教育,性教育并不是禁忌,性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减少「性虐待、过早意外怀孕所带来的健康风险,感染包括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或在性取向方面所遭受的侮辱和歧视」。
希望我们的性教育能早日丰富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