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Hello UI
互联网营销七宗罪

互联网营销七宗罪

作者: 诸葛小亮_Allan | 来源:发表于2019-07-29 16:03 被阅读0次

    互联网营销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 Sins)

    这七种欲望根植于人脑的深层结构之中,就像预先烧制在硬件上的底层架构,只能读取但永远无法修改。人类后天形成的认知和理性往往也无法应对这些与生俱来的欲望,只能任其操纵我们的行为并使我们承担相应的后果。

    1.色欲(Luxuria)

    2000年,《纽约时报》报道,当年开通宽带业务的用户中,20%是为了观看免费的成人影片。来自Toptenreviews的数据,互联网上平均每过一秒,就有3075美元与色情内容的消费有关,有28000人在浏览色情内容,全世界12%的网站是色情网站,35%的下载资源是色情文艺,25%的搜索是色情相关内容。

    在人性的弱点色欲面前,即使电脑被植入各种插件病毒用户也毫不在乎。

    色欲,既是人类发展繁殖的基础和动力,也是人性永恒的弱点。在互联网时代,色欲永远会伴随着每一个有「人类用户」的互联网产品。

    2.贪婪(Gula)

    贪婪的意思是希望占有比所需要的更多。人们总想不去“舍”而“得”到更多,或是花最小的成本干利益最大化的事情。这天下却没有掉馅饼的好事,与似乎用户的各种贪婪行为心理,成了商家营销的原动力。

    马云说:

    免费是这个世界上最贵的东西。

    但这句话消费者不会听。在互联网时代,基于「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的互联网思维,很多商业模式都在学习360,将人们「占小便宜」的心理利用到极致。

    百度云盘免费,但要升级存储空间就要收费了;

    wps免费,但要下载好看的模板就要升级会员;

    爱奇艺免费,但要看好片就要付费了;

    河狸家平台免费,但美甲师要在河狸家采购指甲油等材料。

    不仅是软件,雷军就曾经说过硬件未来的趋势也是免费——现在小米硬件不赚钱,kindle硬件不赚钱,但他们可以通过软件、电子书和会员来获取利润。

    代表产品:团购、秒杀、抽奖、免费试吃、下载、存储空间、在家赚钱、满额返现等

    贪婪代表产品

    3.懒惰(Accidia)

    一般情况下,用户是懒惰的。在日常行为模式中,他们懒得去写文去读、懒得去思考、懒得去参加没有利益的商业社交活动。在被各种喧嚣的快餐文化包裹中,他们更喜欢围观、打酱油。设计师们,一方面要设计出更加简洁、易用性更高的界面,一方面还要持续不断地产生吸引人的内容源,一切都是为了懒惰的用户。

    代表产品:一键下单、二维码、记住登陆、多端同步等

    懒惰代表产品

    4.嫉妒(Invidia)

    很多经典的商业营销案例,都会用煽情的文案去点燃消费者互相嫉妒的心理。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也会运用这方面策略,比如通过一些产品广告、口碑及植入式营销,让用户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态,让他们觉得那小样都可以这么酷这么美这么有品,我如果花钱花时间也能办得到,下一步就是消费上的体验了。

    代表产品:社交网络

    嫉妒代表产品

    5.傲慢(Superbia)

    傲慢指一种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精神状态;表现为看不起别人、对别人不敬重。字面上看这里没有什么人类需求,深入探讨下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傲慢的表现暗示出人类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物,自恋自爱、追求优越感;喜欢自己比别人过的好,有优势,从追求优越感我们可以联想到另一个词:虚荣感。

    电影《大腕儿》有句台词:你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他们的口号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人们选择名牌、奢侈品,似乎是在告诉别人:我穿的是名牌,用的是名牌,代表着我有钱,有地位、有身份。咪蒙在《如何写出100万+的微信爆款文章》中说:

    微信和微博不一样,微博是陌生人社交,我想转发啥转发啥;但微信是熟人社交,在朋友圈,我们会有装逼的需求,所以如果你要做自媒体,你的文章最好有点儿逼格。

    社交社区产品中,几乎所有自我展示类产品或功能都可以用妒忌和傲慢来理解。比如用户在各种社交应用上晒自拍、秀美食、分享购物和旅游等信息,无不是在炫耀和宣扬自己的优越感。

    代表产品:点评、留言、吵架营销等

    傲慢代表产品

    6.虚荣(Peacockery)

    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做事的动机不外乎两点,性冲动和渴望伟大。性冲动其实就是淫欲,那么渴望伟大其实就是虚荣。互联网时代,自我虚荣心,自我满足感的强大可能超乎你的想象。虚荣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

    代表作品:等级制度、号码抢占、签到打卡、粉丝数、徽章制度等

    虚荣代表产品

    7.愤怒(ira)

    对别人的憎恶并产生报复的冲动和行动,在心理学领域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踢猫效应」,故事是这样的:

    公司董事长为了提升公司业绩及形象,规定公司员工必须按时上班,否则就要接受惩罚,并许诺自己将身体力行。

    一天由于某种原因董事长上班迟到了,而且在上班路上因为超速驾驶被警察开了罚单。

    这位董事长心情很糟,来到自己办公室后,没有心思做事。

    这时业务主管前来请示工作,董事长挑各种毛病将业务主管训斥了一番。

    业务主管被训斥得一头雾水,带着怨气回到自己办公室。

    这时秘书过来递送文件,于是业务主管将气撒在秘书身上,将秘书训斥一顿。

    秘书无故被人训斥,憋了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文员的茬儿。

    文员被人无辜找茬心里很不是滋味,情绪低落地回到家里,看到儿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非常烦躁,就把儿子骂了一顿。

    儿子无故被骂,无处撒气,看到睡在地毯上的小猫就使劲地踢了一脚,小猫叫喊着躲到了角落里……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种典型的负面情绪传递机制:人的愤怒情绪和不满情绪,往往会沿着社会关系链条由强到弱依次传递,从金字塔尖一直传递至金字塔底层,而处在最底层的个体,往往由于无处发泄,成了最终的受害者、进而影响其行为。

    虽然天主教把「色欲、贪婪、懒惰、嫉妒、傲慢、虚荣、愤怒」称为“七宗罪”,但并不代表它们就一定是罪恶的,相反,“七宗罪”正是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活生生”的证据,是人生之所以生动、社会之所以进步的原因。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学习,如有欠缺,欢迎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互联网营销七宗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vb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