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宇鸣老师关于亲子教育的短音频,她提到了一个在家庭教育、亲子沟通中特别重要的核心理念——共情。
我也想谈谈自己对“共情”的理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从字面上理解“共情”不是一件难事,大多数家长可能觉得共情就是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比如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发生的问题,当然这种理解是没有问题的,但稍微有些局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共情”的前提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这该如何理解呢?我觉得如果套用在处理亲子关系方面,就是无论孩子多么的顽劣、调皮,哭闹还是发脾气,身为父母我们都应该不做任何负面的评价和要求,而应该无条件地悦纳孩子并给予他足够的温暖。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当孩子出现上述行为的时候,咱们首先应当想到“这是亲生的、随我、随我……”
所以只有秉持着这样态度对待孩子的家长,才可能与孩子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孩子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并且还有一个要点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要始终如一,这样他们才可能在父母面前表现出真实的自我。
理解“共情”容易,可想要做到,并不容易,依照惯例,还是给大家支几招吧:
一、及时回应孩子的感受
——换个角度看孩子,并对孩子的举动做出“欣赏、鼓励、惊叹或赞美”的回应,切记当我们做出回应并得到了反馈时,比如知道孩子在生气或难过时,不要再去追问“为什么”,这样的追问只会给孩子增加新的难题,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如此生气和难过,他们只期待家长可以接纳他们,与他们共情。
二、正确地解释孩子的情感
——共情不等于附和、完全认同孩子。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对他们情绪的回应和正确解释。所以,此时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梳理,让他们自己找出解决的方法,做出选择。
三、必须是有爱的共情
——共情的基础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家长最能对孩子表现出的“无条件”就是爱,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或行为的时候,父母与之的共情,能为问题的解决找到出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