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华罗庚陈景润齐名的数学家陆家曦的悲剧人生
1935年6月10日,陆家羲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市民的家里。在陆家羲十三岁的时候,父亲便早早离世,他勉强读到初中毕业便被迫辍学,在五金厂当学徒,挑起了艰辛养家的重担。1951年,16岁的他告别家人,只身北上,参加培训之后成为了哈尔滨电机厂的一名普通工人。
1957年,陆家羲偶然够得了一本《数学方法趣引》,这本书直接改变了他的一生。书里有一个数学问题“寇克满女生问题”:1850年,英格兰教会的一个区教长寇克满在《女士与先生之日记》年刊上提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一女教师每天下午都要带领她的15名女生去散步,她把学生分成5组,每组3人,问怎样安排,才能使在一周内,每两名学生恰有一天在同一组。”
由这个小问题演化出的“寇克满问题”,一百多年来都悬而未决。陆家羲被这个问题深深地吸引了,他下决心攻克世界难题。可是,这对于时年22岁又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又是何等的不容易。
1957年秋,陆家羲毅然放弃工作,考入吉林师范大学物理系。在大学的四年里,他疯狂地遨游在书海之中,阅读了大量的物理和数学专著。当然,四年中的每个夜晚,都有他伏案演算“寇克满问题”的身影,演算的工具不过是一支铅笔和几张草稿纸,伴着昏暗的灯光,陆家羲用四年的心血,一步一步地攀上了数学之巅。
1961年,陆家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同时和他相伴四年的“寇克满问题”被他攻破了,这时的他,年仅26岁!
毕业后的陆家羲被分配到了内蒙古包头钢铁学院任助教,他感到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工作和生活都有了着落,世界性的数学难题已被他攻破,这是多么大的数学成就,他可以就此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终于可以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然而,现实的生活总是残酷的!
1961年12月,他将凝结了自己无数心血的论文《寇克满系列与斯坦纳系列的构造方法》寄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这一寄便了无音信。经历了工作频繁调度和痴心等待回音的两年,陆家羲终于在1963年收到了中科院的回信。信中希望他自己核实论文并且改投其他刊物,陆家羲对自己的论文充满信心。他跑遍了包头市的所有图书馆,在苦心修改之后陆续邮寄给了《数学通报》和《数学学报》,不久后都被退回。他并没有灰心,反而继续奋战,在半年内写就了四篇论文补充和发展上一篇的观点。但陆家羲不知道的是,他和数学的艰辛之路,才刚刚开始。
1966年后后,陆家羲的论文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得到回复,更不要说被承认和发表。
沉迷于数学的他,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们无法理解他对数学的痴心,加上自己的论文又无人问津,这时的陆家羲承受着身心的巨大压力,时常为了研究数学废寝忘食,不修边幅,身体也渐渐坏了下去。
熬过了漫长特殊岁月,1978年,陆家羲满心欢喜地认为自己的论文可以重见天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数学研究。这时的他已经是包头九中的优秀物理老师,一个人同时为初三和高一授课,教学任务很重。陆家羲在辛勤授课的同时,利用节假日继续补充“寇克满问题”,期待它早日发表。这时,一个巨大的打击再度降临在他的头上。
1979年,陆家羲在同事的帮助下借到了美国出版的《组合论杂志》。他才得知,早在1971年两位意大利数学家已经向全世界宣布:他们攻克了“寇克曼系列”!这件事对陆家羲的打击,简直是晴天霹雳!自己明明才是这个攻破这个问题的第一人,可是整整18年却一直得不到承认,直到被意大利人摘了冠军!不敢想象,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学术成果能够发表竟要努力十余年,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这样的悲哀!
更不敢想象,悲痛欲绝的陆家羲竟然以他惊人的毅力,创造出了又一个奇迹!1979年,不知付出了多少精力和血汗,陆家羲竟然在物质条件和知识资料完全匮乏的那个年代,凭借一己之力攻克了另一个世界性难题“斯坦纳系列”。然而,他寄出的论文再次石沉大海。的确,世界顶级数学家们都无法证明的难题,竟然被一个普通的物理老师攻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是后来,陆家羲终于遇到了伯乐,苏州大学的朱烈教授看过论文之后被深深地震撼,把陆家羲的论文初稿转寄给了美国著名的《组合论》杂志。仅仅过了一个月,美国方面就宣布承认陆家羲的学术成果,陆家羲震惊了西方数学界!
1981年,《组合论杂志》陆续收到陆家羲6篇题为“论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的系列文章。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门德尔逊赞叹道:“这是二十多年来组合设计中的重大成就之一。”多伦多大学校长斯特兰格威甚至致信包头九中校长,请求把陆家羲调到本校大学岗位,认为这对发展中国数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陆家羲成了闻名西方的数学专家,但是当时国内学术界却对他一无所知。1983年,中国邀请加拿大组合数学专家门德尔松和郝迪来中国讲学,他们感觉一头雾水,“请我去讲组合数学,你们中国不是有陆家羲博士吗?”在众人惊愕之下,陆家羲的数学成就才终于浮出水面,为人所知。
1983年10月,陆家羲被特邀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数学会年会。家庭拮据的他连去武汉的路费都出不起,只好向学校借钱去参加了会议。在大会上,他做了学术报告,见到了门德尔松教授,和陈景润一个小组讨论数学问题。会议后的他为了返校上课,当天就匆匆赶火车回到了包头。
回到家的陆家羲太高兴了,他成功了!
他多年的成果得到了世界的承认!他攀上了数学之巅!
1983年10月30日,就在多年的数学成果刚刚被众人承认之后,就在参加完武汉会议的当晚,陆家羲心脏病突发,猝然长逝,年仅48岁。
1983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内蒙古日报》等几家报纸,同时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一条新华社消息:拼搏20年,耗尽毕生心血,中学教师陆家羲攻克世界数学难题“斯坦纳系列”。
1984年,陆家羲的家人为他发表遗作《可分解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存在性理论》,其取得该领域最好和最齐整的结果。
1987年,在陆家羲逝世四年之后,中国的组合数学专家们评审后认定陆家羲为解决“寇克满问题”的第一人。
1989年,陆家羲的妻子张淑琴代表陆家羲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颁奖大会”,接受了中国自然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年获奖的还有林徽因,梁思成,邹承鲁等学术大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