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健康之窗 来源:国家计划与生育委员会
本文编辑:曦闻
曦闻编前语
中国人的营养现状到底如何,请听听来自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以及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晓光的发言。
2014年新春伊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三部关于食物和营养的纲领性的文件。为什么颁布《纲要》?《纲要》的颁布对我们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纲要产生的背景
目前我国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总体来说居民的营养状况、膳食营养摄入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目前存在一些主要的问题。
第一,我国的食物生产不能适应营养的需求
我国食物品种有待优化。从农产品来看,优质食用农产品比重偏低。优质食物像奶类和豆制品的产业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另外,食品加工过细。不但不适应营养需求,还造成食物浪费。
第二,从居民的营养状况来说面临双重的挑战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居民都存在营养不均衡的状况。 另外,营养状况存在地区差异。一方面城市地区营养过剩,使营养相关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近年来呈快速的发展趋势。而贫困地区,营养缺乏却是突出的问题,比如低出生体重、贫血,及其他微量营养素的缺乏还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第三,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知识缺乏
尽管广大的居民对营养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我国的居民营养素养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无论是中小学生、老师、家长、医务人员、普通居民都存在营养知识缺乏的现象。营养知识的缺乏,导致错误的健康行为。在农村地区有的居民把自家产的鸡蛋、大豆、水果到集市卖钱来买方便面、膨化食品给孩子吃。有些城市居民觉得越贵越好。这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不仅造成了食物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影响整个国民健康水平。
这三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改善。为了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期待,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绘制出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新蓝图。
中国人目前的营养现状如何?
从2001年开始,从过去生产什么吃什么,到物质比较丰富了,人们想吃什么能够吃到什么。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变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作为个人爱好无可厚非,但是不等于很健康,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比较突出的有几点:
首先,能量摄入高于能量消耗
造成肥胖,增加了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城市中大多数人及农村少部分人脂肪供能比都超过了30%。而另一方面,谷类食物消费有下降的趋势,达不到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应在55%到65%的范围,城市已经远远低于这个比例了。一些优质食物包括奶类、大豆,还没有达到比较理想的消费水平。居民钙的摄入量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均还较低。从总体上看居民的营养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营养不良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但同时我们慢性病,特别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等,发病率快速的上升,构成对健康的威胁。
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发展的条件是不平衡的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性的不平衡造成了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存在差异。目前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面临着双重的挑战。一方面营养不足跟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城乡差别比较明显,比如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低出生体重),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比例明显比城市要高。
再有,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
像生长迟缓,农村地区也高于城市地区。 对于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无论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这跟我们的膳食结构有关系,比如钙、铁摄入不足等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是普遍的情况。
再有跟膳食相关慢性病的总体成长
对于城市地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面临的问题要更严重一些,像超重肥胖的不断增加,还有高血压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以及糖尿病等等都是快速增长的。总之,我国居民在不同地区居民存在的营养健康问题,跟我们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2020年营养目标制定的依据
《纲要》所谈到的2020年我国食物消费量的目标、营养素摄入目标和营养性疾病控制目标制定的依据有三方面:
首先,从营养科学和研究成果上什么是比较理想的营养摄入,什么是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
其次,还要考虑我国居民现在实际的食物摄入情况。
另外,也要考虑我们现有的食物生产能力。
对于能量提出,年龄19-79体重基本正常且没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成年人平均能量摄入在2200千卡左右。对于蛋白质,除满足营养需要以外,人们还希望享受生活,喜欢吃动物性食物。2002年调查居民蛋白质摄入量在70克左右。按照既符合营养,又考虑生产能力,《纲要》提出蛋白质摄入量78克,而且强调优质蛋白达到45%。这样既满足了营养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活改善的需求。
能量是控制体重的最主要指标,所谓“健康体重”的概念,是用体质指数来评价体重是否正常(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超过24属体重超标。要达到健康体重,首先能量定在2200-2300千卡。另外脂肪供能比控制在一定的比例。烹调油定在33克,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烹调油不超过30克,但是考虑我们平均摄入是40克,要想达到合理的范围不可能一步到位,有一个逐渐的过程。所以《纲要》提出每天提出33克,比30克略高。
对于猪肉也是这样,《纲要》提出肉类消费量全年29公斤,城市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水平。肉类并不是吃的越多越好,要适量。从对疾病的预防,世界癌症协会提出红肉每周不要超过500克,相当于每天70克,我们实际肉类(红肉和其他肉)消费量在80克的水平,也就是29公斤。
另外对于营养性疾病的控制,一个是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一个是全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儿童的发展指标不仅是营养指标,而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各个国家比较国力的时候都把儿童营养不良作为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在衡量。
本次发布的《纲要》重点是解决的哪些问题?
新《纲要》的发布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三”。
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作为三个突破口
在重点产品当中着重强调了优先发展优质食用的农产品,要发展方便营养加工食品、奶类和大豆食品,这些都是围绕我国居民的需求提出这样三个发展的重点产品。优先关注重点区域,包括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
优先改善三类重点人群
第一类是孕产妇和婴幼儿。第二类是儿童青少年。第三类是老年人。
六个改善措施
第一,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第二,加强食物的生产和供给。第三,加大营养监测与干预工作,及时的了解我国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情况。第四,推进食物与营养法制化管理,强调营养立法走法制化的道路。第五,加快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我们的今后营养发展以科技为基础,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生产更多、更有营养、更能促进人类健康的新食物。第六,加强组织领导和咨询指导。
《纲要》当中强调了三个重点工作内容,以及提出了六个保障措施。从整体上达到全面改善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消除营养不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为什么优先改善孕产妇和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这三类人群呢?
这三类人群覆盖了生命全周期的营养改善。
首先从孕产妇和婴幼儿说起。大家知道,生命早期,从怀孕开始到孩子出生到两岁,差不多一千天。这一千天其中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包括在怀孕期间,孕妇的营养状况、孩子出生后的喂养情况,会决定孩子的一生的营养健康状况,这是最关键的时期。如果怀孕期间以及在婴幼儿时期能够得到合理充足的营养,孩子就可以健康的成长。如果母亲怀孕期间的营养不良,导致贫血的并发症,也会增加早产、低体重的产生。目前,我国居民当中孕产妇的钙铁锌和维生素A的缺乏状况都不是很乐观,所以要关注孕产妇的营养。
第二,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营养状况是评价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当中,把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作为一项指标。在这个“目标”当中,对于0到5岁的低体重率要降低一半的目标。婴幼儿时期的营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婴幼儿时期的营养不足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体格生长的迟缓,不仅对婴幼儿目前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带来不良的影响,还会对他将来的营养健康状况,以及生产劳动能力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可以使智商降低15分,还会造成成年以后劳动生产率降低2%到6%,严重的话可以降低2%到9%。我国目前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还是较高,贫困地区更高,20%的孩子属于生长迟缓。城市地区相对较低。因此要把重点人群放在婴幼儿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农村的营养改善。这也是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优先改善的重点人群。
对于儿童青少年,由于他们仍然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因此保持他们的营养供给充足显得特别重要,从总体来讲,我国城乡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也存在一些城乡差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儿童青少年当中,由于营养不均衡造成超重肥胖,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城市地区。超重肥胖使慢性病的风险会大大的增加。在超重肥胖的孩子当中,已经出现像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疾病,整体来说慢性病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因此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他的营养健康状况,一方面对他现在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会增加成年以后患慢性病的风险。
第三,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总人数了60%。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了1.78亿,占总人口的13.3%,预计到2020年将会达到2.43亿。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的人口老龄化差不多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而我国的老龄化发展的特别快,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我们国家用了不到30年就成了一个老龄化的社会。人口老龄化给我们社会经济负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压力。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基础仍然是合理膳食。我国的老年人也面临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的挑战。城市老年人一般是油和盐的摄入过量。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老年人的食物摄入不足,膳食营养质量不高,贫血率还是处于比较高的水平,30%的老年人处于贫血的状况。因此关注老年人的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实施中国的营养改善
《纲要》为我国的营养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总体来讲关键还是在于落实。如何落实呢?提出了很多的措施。
第一,提高政府部门的重视,把营养改善工作纳入到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划,使之常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第二,建立健全食物和营养监测制度,建立比较全面的监测制度。
第三,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营养干预。首先加大财政投入,比如说我们已经推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还有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第四,开展营养教育工作。通过营养教育来广泛的宣传,关键是我们首先要依靠科学的依据,制定出来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南。
第五,加快食物与营养科技的创新。生产出来适合大家快节奏生活的营养健康食品。
第六,加强营养工作队伍的建设,大力打造营养师队伍。
公众在营养方面的误区,导致慢病风险增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于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注,人们的健康素养还有营养知识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整体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特别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民的健康素养和营养知识还是偏低的,这样带来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误区。 就饮食方面来说,往往不知道食物多样,多种食物才能促进健康的基本常识。听到一些误导,比如说听到牛奶致癌就不喝奶,比如控制主食就能控制体重,这是不科学的。控制体重一个是均衡科学的饮食还有加强运动。还有一个误区认为大鱼大肉才有营养,对于蔬菜水果的消费比较低。还有把饮料当做水的主要来源,以饮料代替白开水,实际上经常喝饮料,特别是含糖饮料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危险。因此在这些方面要注意,采取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还有一方面,从我们的调查来看,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疾病的预防也是有所提高的。像大家对于高血压的知晓率是提高的,对于高血压的控制也是有所提高,但是整体的水平还是比较低。说明如果大家都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得了高血压以后能够及时进行膳食和运动,及时的服药,高血压是很容易控制下来的。正是因为我们对知识的缺乏和行为的不当,造成我们国家高血压还是处于不断攀升的局面。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于一些疾病可以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另外,我们的运动不足,很多人缺乏运动,从我们监测的结果来看,我们能量摄入并没有增加,超重肥胖人群为什么还增加呢?跟我们的消耗是有关的。因此从促进营养健康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从吃的角度入手,另一方面积极的运动,达到“吃动平衡”,只有“吃动平衡”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
公众怎样参与到营养改善中
《纲要》制定的营养素摄入目标,食物消费量目标和营养性疾病相关的目标,就是针对我们的营养问题提出的一个比较好的改善计划。这个目标是让我们在合理的膳食结构有一个过度,只有每个人吃的合理了,这样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才能上来。没有家庭和个人,我们国家就是空话。
就每个人来说,首先要了解这个营养目标的意义。合理进行营养素的摄入目标和食物摄入目标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两方面的问题。
公众首先在知识上要了解什么是合理营养、平衡膳食。从知识的角度了解了还要行动。落实到我们真正的食物消费上,也就是说在膳食模式上,这就需要我们每个居民实践自己膳食营养平衡的活动,说到底是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营养干预有哪些措施?
有三个途径:
第一,平衡膳食,通过食物满足自己的营养需求
过去不合理的可以变成合理的。前提条件一个是有足够的营养知识,另外可以获得充足的食物。
第二,强化食品
特别是对于很难通过平衡膳食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就需要食物的强化,比如碘的问题,因为食物中很少,所以在盐中加入了碘,就是为了预防碘缺乏疾病。
第三,营养补充剂
无论是药片也好,口服液也好,这个主要是对于一些在通过膳食不能够补充,或者在特殊的生理状态下,或者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比如说经常出差不能够达到平衡的膳食,或者是孕妇钙的摄入量和铁的摄入量很难从食物中获得满足,或者在疾病的状态下吃饭吃不了很多,在这个时候可以补充营养补充剂。
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比如孕妇,可选择容易缺乏的营养素。如怀孕初期叶酸的补充。但是在选择膳食补充剂的时候都有一个说明书,要认认真真的读说明书,一个是里面有适宜的人群、适宜的范围、服用的剂量,要认真对照这些信息进行选择,因人而异,不同的人需求是不一样的。
微量元素目前我们国家容易比较缺乏的是维生素A和钙、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主要是我们在户外活动时间太短。我们为什么强调蔬菜的摄入量,我们绝大多数的维生素A都是从蔬菜转移过去的,所以我们强调有足够的蔬菜才能保证维生素A的摄入量。钙,我们强调多喝奶,按照目前的模式,跟理想的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钙顶多达到每天600毫克的水平,和营养学会定的成年人应该达到800毫克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说我们提出奶类的消费达到36公斤,也就是每天差不多100克,所以在这个水平合理的多喝一些。
食物的生产量得达到一定的量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满足基本的需求后就要考虑质的问题,虽然可能量够了,但是质可能没有达到,。所以还会出现微量营养素的缺乏,一是是因为某些方面质还没有达到;二是,并不是说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存在的,这就需要“质”上的考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