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爸爸妈妈:大家好,我是阳阳妈妈。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海淘、海外购简直就成了我们一种生活的代名词。如果你不用国外的东西,貌似就感觉自己落后了多少个时代。
众所周知,澳洲的奶粉好,法国的化妆品好,日本的小生活用品精致。这些,阳妈都不否认。但是,杂七杂八的东西,买来陶冶一下情操,也就算啦。
可是,很多妈妈,给孩子吃的药,也敢“海外购”!
— 儿科医生郑欣 —
近几年,随着网络和物流的迅猛发展,不少家庭都会海淘的商品。尤其是海淘儿童药物、保健品,总是会受到不少家长的青睐。因为家长们总觉得:国外的药物制作工艺更好,极少或者无副作用,疗效好……
海淘药品琳琅满目:除了常用的感冒药、退烧药、维生素、咳嗽水、益生菌,还有各种标榜功效的保健品等等。购买途径也是五花八门:除了水太深的某宝不说,还有各种朋友圈、微商、代购,自己人肉带回等等。当然,国外的儿童药品从制作工艺、监管到口味、治疗效果上,确实有不少优于国内,但这些形形色色的儿童药物有时候真的有隐患,国外的月亮不一定比国内圆!
著名的止泻药水!( 哇塞!抗生素是主要成分。)
妈妈的问题:
宝宝发热了,我用的全部是进口退烧水,可能是量吃多了,或者过期了,宝宝吃了一直冒虚汗!
我怕国内的药副作用太大,我选择海淘的儿童药物,但我看不懂上面的德语,能不能用啊?什么时候用好些啊?
宝宝一下子偷吃了十几粒澳洲的儿童维生素鱼油丸,但看不懂里面成分和含量,医生,怕不怕啊?
不可回避的死穴:
看不懂说明书或成分
海淘的儿童药物多数是英文,还有的是德文、法文,甚至日语、泰语、印度文,如果家长有能力读懂英语,当然没问题,但如果是其他语言,你无法准确掌握药物说明书,包括剂量、用药次数、不良反应,以及保质期、储存方法,这时候你只能遵“商嘱”或者根据自己经验猜测,对于肝肾功能尚不完全、解毒能力差的儿童,很可能因为过量使用药物而造成药物中毒。如果发生问题,医院在处理上也存在许多困难,难以对症治疗。
药品运输或储存不当
药品从生产、运输到储存,都有严格的要求,不管你从何种方式海淘,直邮?代购?人肉?都不可能达到专业的药品运输条件。而很多药品或保健品对运输和保存条件是有比较严格要求的,有些要冷藏,避光,防潮等等。在海淘过程中,普通物流和快递难以达到相关运输条件。夏天的货运集装箱能达到四五十度,这对许多药品的药用价值来说是毁灭性的,如需要冷藏运送的益生菌。
就算自己储存,有时候也因疏忽或者不懂说明书,导致不合理的存放药品。
此外,药品与化妆品要分开存放,外用药与口服药也要分开存放。而一次性大量采购的海淘商家,恐怕不会真的严格做到这些。这就会大大影响药品的质量,也许还没到保质期,药品就变质了。
真不知道这种益生菌来到中国,活菌的数量该如何评估?
疗效参差不齐
说实话,真不是国外的就更靠谱,尤其是保健品。比如美国,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的监管就比药品松很多。安不安全,有没有效,主要靠厂家自己的节操。反正美国 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原则是:产品上市后,有问题,再找厂家算账。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吃不坏人」的产品就出现了。
近期针对国外保健品屡屡被查或强制下架的新闻也有不少,如近期澳洲品牌:Bio Island在澳洲的官网上做了虚假疗效宣传,被人举报并确认违法违规。在中国Bio Island的宣传虚假程度远超过澳洲,而无人监管。大家可以搜索查看相关报道“Bio Island保健品被处罚,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某宝及海淘水太深,还有可能会遇上国外山寨厂家生产的药品,甚至假货,这就得不偿失了!
至于国内的海淘代购市场,水就更深了。曾经有资深海淘代购者说,只要做了一段时间的代购,就会有造假者上门来找你,让你掺着假货一起卖,利润高得惊人。
医生用药都得想和问半天,何况你只是个普通人。
用药不当或存在风险
东西方儿童体质和饮食结构差异很大,不少海淘的儿童感冒药、咳嗽水等,成分、剂量都弄不清楚,在无法判断适应症的情况下,或者无法判断是否存在用药禁忌及药物相互作用情况下,就给孩子服药。
总是认为国外的药物纯度高、效果好、副作用小。但家长并不了解孩子到底患有什么疾病,自行用药本来就存在一定风险。同时,因为中国人的体质、疾病特点等原因,并不一定适合国外儿童药的药量和药性。
某些进口保健品更为明显,如标榜“儿童鱼肝油丸、多种维元素”等等,其里面的维生素、钙、铁、锌含量五花八门,有些时候吃了等于没吃,有些吃多了容易过量!
我真的特别想问这个商家:您有卖药的资质吗?
出现问题无法维权
面对众多的海淘途径,家长根本无法区分药品究竟是国外原购,还是假药、劣药。即使没有上述问题,如果孩子发生了不良反应或者身体异常,由于海淘属于跨境交易,同时物流环节十分复杂,家长们在遇到问题时,只能哑巴吃黄连,自己认栽了,但受罪的是孩子!
-end-
看了以上郑欣的内容,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从普通人的角度,大概理解为什么千万不要随意给宝宝去海淘药物的原因。郑欣没说的内容阳妈在此还要补充:其实,对于小儿常见病所使用的药物,和国外药品一样成分的药物,我们国内都是能够方便买到的。无论国产与进口,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所在的地域很方便的购买。正规进口药,进入中国,都有正常的渠道。那些都不是神药!
父母在医生那里获得的,不光光是药品成分的推荐,更重要的是:用药前的评估,药品的毒副作用建议,用药剂量,药品使用方法以及如果出现药物反应该如何处理。所以,当宝宝第一次使用某些药物时,尽可能请专门的儿科医生评估一下,然后再使用。
在儿童药品使用方面:首先是专业的医疗支持,其次才是药品本身。
今天这顿感慨来自于一位妈妈的咨询:淘宝商家给一位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的妈妈推荐了一个补铁的滴剂,声明不含任何过敏原。可是孩子吃到第三天就出现了便血。当我拿到英文版说明书时,在一个比较显著的区域,注着:此款产品含有牛奶。还有关于小绿叶,关于德国布洛芬PP栓,关于法国某免敏米粉的咨询。。。太多了。最后,常常受伤的是孩子。
所以,妈妈们,请在你给孩子选择每天必须吃的东西时,要绝对细心。选择药品时,更要谨慎。因为,吃进去,就拔不出来了~
最后,阳妈再次说一次天气回顾:2017年7月4日,雨转晴,阳妈在首都北京祝各位和宝宝,每日健康快乐。
阳妈的每篇文字,都是在医疗和养育宝宝过程中的真实总结。如果您觉得它能够帮到其他孩子,就动动手指,分享出去吧。
本文正文部分,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儿科医生郑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