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稻盛和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是的头脑,是行动的指挥官,思维,是人生的兵法阵。可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改变的,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
习惯会让事情变得简单轻松,对于养成习惯的人来说就成为了自己的舒适区。有的舒适区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被打破重建以适应时代的变迁。比如我们习惯在教育的时候用惩罚和奖励,这不是我们要去做的,而是时代的产物,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时代的产物,当学生出现一种不良的行为时用惩罚以消灭行为,当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时用奖励予以强化,这在一些领域仍然很有作用,简单直接,甚至立竿见影。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需求的变化,生命有了更高的追求,学生们对这个时代,对当下的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是解决表面的问题依然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内心需求,教师们只有通过学习,改变思维,调整教学方法才能跟上学生们的需求。可是打破习惯是痛苦的,毕竟已经很多年的奖惩已经成为了本能刻在了骨子里,渗在了血液中,即使很多时候不管用并且痛苦,但是改变更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痛苦,宁愿抱怨,也无法改变。
因为在舒适区外是恐慌区,我们太熟悉惩罚和奖励的用法,张嘴就来,抬手就能用,并且它的立竿见影也确实让很多人“恋恋不舍”“顶礼膜拜”,可是“启发”“鼓励”“和善与坚定”“约定”“班会议程”这些曾不在自己认知范围的工具会有用吗?如果用了学生的成绩拉下来怎么办?学生控制不住怎么办?诸多的未知束缚住了我们的双手双脚,看了魏书生,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听了朱永新,心潮澎湃,可是回到教室原地踏步。
所以思维模式的转变因人而异。有的人是行动派,抱着好奇心,尝试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转变了思维;有的人是认知派,先去想明白,转换一下思维,柳暗花明,再用行动去检验,两者皆可。
知行合一,才是改变的利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