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晚8:00——9:45,如期聆听“国培计划"北京大学小学语文课程开发及教学指导专家冷玉斌公益直播课ー一《跟随曼古埃尔探访阅读的历史》
冷玉斌,小学语文教师,江苏省兴化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国培计划"北京大学小学语文课程开发及教学指导专家。
在好友眼中,他憨厚而低调,一直在教书、读书。他也曾经无助无望过,于是,他选择了读书,尤其是和孩子一起阅读,让他悟出了“理想的教育无非是师与生都成长为真正的“人"这个道理。
他一直坚持与学生进行"人"的交往,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
阅读是什么?阅读是使书写和书本身成为有意义事物的一道程序,如果书写或书没人看,那么基本可以认为,书的存在只是一个沉默的存在,这种沉默一直到有读者阅读它时才结東。
基于这种认识,阿尔维托 •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一书中独辟蹊径,运用独特的视角和描述手法,能让我们在手捧咖啡,在愉悦的心情中读到围绕书而发生的许多故事。
如何追求有智慧的阅读
1.与学生一起重新理解“阅读"这件事
阅读不是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读,也不是学生个人随意的闲读。无论是对一篇文章的阅读还是对一本书的阅读,都应该伴随着文本理解与自我意义的构建。从意义的构建入手,就可以打开思路,建立起自我与文本的桥梁,多元解读,更有想象力地做更多事情。
教师应该少关注学生是否能读的问题,而应该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利用阅读能力做点什么以及是否能做的理由。岡读,更是一种学习能力,一种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和学生一起掌握更多阅读策略
如何判断文本主旨,如何做笔记,如何做批注应标注些什么,阅读过程中可以做出怎样的思考,对阅读过的文本做出哪些反应,这些方面看似大而空,但可以细化,以更多的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以恰当的形式表达。
事实上,只有当阅读过程与思维过程相结合、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相联系,阅读才有可能给学生帯来更多的智慧火花。
3.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勇气
江苏省的周老师,用五年时间进行"民间文学阅读与教学"试验,他所执教的童谣、颠倒歌、迷语、绕口令、对联、民间故事等,让学生的脑子动了起来,思维活了起来,润泽了孩子的心灵,滋养了儿童的智慧。之所以能回到话语之乡,回到语言之源,除了周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独特理解,也因为他有无比坚定的教学勇气,义无反顾地和孩子们一起追寻有智慧的阅读。
西谚有云:“打开一本书,打开一个世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说:"读,让我们成为移民。"如果阅读不能让孩子去往更远的世界,让孩子们生长灵性,提升智慧,那只是死读书,读死书,实在令人遗憾。
事实上,阅读是教育的灵魂,追寻有智慧的阅读,也就是追寻有智慧的教育,而有智慧的教育,才会带来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阅读应该是一扇门。走进这扇门,就能给生活带来更多的想象与可能。
小说家张大春先生的一段话讲述了他所理解的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沟通技术教育,也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审美教育,它是整体生活文化的一个总反映。我们能够有多少工具、多少能力、多少方法去反省和解释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能够维持多么丰富、深厚以及有创意的语文教育。
依我的理解,这段话也正是对有智慧的阅读的追寻:我们能够有多少工具、多少能力、多少方法去反省和解释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能够维持多么丰富、深厚以及有创意的、有智慧的阅读。
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更要成为能读各种书的人,这样“教”便富有智慧。
我们知道自己正在阅读,即使暂时停止怀疑;我们知道为何而阅读,即使不知道如何做。仿佛我们的心灵同时还有引起幻觉的文本和阅读的动作。我们阅读,以便知道结局,就为故事的缘故。我们阅读,以便不要到达结局,就因为阅读的缘故。我们锲而不舍专心地阅读,跳页。
我们轻蔑的、赞叹的、疏忽的、愤怒的、热情的、嫉妒的、期盼的阅读。我们读者,突然一阵愉悦,却不知这愉悦感从何而来。……我们不知道:我们无知的阅读,我们在缓慢、长久的动作中阅读,好像漂浮于太空,没有重量。我们充满偏见,心怀恶意的阅读。我们慷慨大方地阅读,为正文找借口,填满漏洞,修正过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