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看了一段历史,古代官员出行带一大帮人,有开道的,有敲锣的,有打鼓的,有举牌子的,轰轰烈烈,地动山摇!电视上也常常看到如此壮观的画面,也曾有不少疑惑,比如,那些牌子究竟写的是什么鬼?
我们在电视上最常见的是“肃静”、“回避”的牌子。“肃静”是古代王侯,官员出行时禁止闲人喧哗之辞;“回避”其实是历史上的一种倡廉制度,是为了防止官员徇私的制度。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牌子呢?
原来还有“钦点翰林”、“状元及第”、“两榜出身”、“丁寅举人”……秒懂,原来是主人的学历,实在学历不高,也可以写“某县主蒲”,九品也是官嘛,好过啥也没得写,如果嫌官职不够吓人,接着写牌子,某年某月什么原因被表彰过,就是所谓政绩……总之,牌子越多越有排场,吓吓老百姓,也相当不错。
涨知识了!
令我联想到了《儒林外史》第六回:“ 严贡生借了一副‘巢县正堂’的金字牌,一副‘肃静’、‘回避’的白粉牌。严贡生其实并没有官衔,这些牌子是临时借来充当排面的,可见严贡生死爱面子,极其讲究排场,当然,也暗示了严贡生家底丰厚的事实,否则,你一个无钱无势的平头百姓去借借那些牌子?试试看有哪个官员借给你?并非俗人可以随便借到的。巢县“正堂”中的“正堂”指县令,即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严贡生冒充县令的身份耀武扬威,这么写,是为了达到作品的讽刺效果。
不免设想一下自己,假如我出行也需要搞这么一些排场,需要些什么牌子呢?没官没职,也不影响我对自己的自嘲。换位思考一下,玩玩也挺有意思的嘛!
绞尽脑汁之后,大概也是可以罗列一些牌子的:文学学士学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资深高级教师评委,资深招聘教师考官,示范课优秀教师,师德楷模……
太好玩了!有没有?
假如我要对学生讲这段历史,最生动的做法就是让他们也罗列一下自己出行的牌子,或者罗列出父母出行的牌子,这么下来,终身都不会忘记,官员出行竟然有这种排场。
没想到,古人玩起仪式感来,比我们强一百倍。
这些牌子直观,强大,威武,霸气,震撼……直逼人心。为了这震慑力度高逼格的排场,难怪乎古代学子们前赴后继的往上扑了。吃相实在有些难看,又如何?有钱有权又有排面,在当时的社会,多少人梦寐以求?
我的思绪又飘飞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