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句话,教你育儿
性格决定命运,方法胜于说教
孩子的劳动积极性不高是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对孩子的劳动视而不见,以及他们对孩子的错误过度指责等原因造成的。
首先,父母对孩子过分疼爱,使他们对劳动失去积极性。许多家长总是一手包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在孩子想要尝试劳动时,父母也会因为担心他们受伤而拒绝他们的要求,这就使孩子失去了劳动的热情。
其次,父母对孩子的劳动视而不见,没有做出及时的鼓励。也会使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减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劳动,像扫地、擦桌子等。但是父母却不以为然,没有做出及时的表扬,孩子的劳动没有得到认可,长此以往其劳动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最后,父母对孩子在劳动中出错的行为过度地指责,也会导致孩子对劳动失去积极性。孩子出错是正常现象,但是有些父母对孩子在劳动中失误过分责备,导致孩子产生不良情绪,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劳动的积极性也下降了。
可见,并没有天生懒惰的孩子,许多家长没有保护好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导致他们对劳动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呵护他们劳动的热情,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1、家长为孩子准备适合他们的劳动工具
父母可以为孩子购买一些适合他们的劳动工具,让孩子喜爱上这些“玩具”的同时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为孩子购置一些适合他们的劳动工具,孩子在劳动中不仅不会受伤,而且劳动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呵护,可以从劳动中得到快乐。许多家长过分保护孩子,怕孩子在劳动中受伤,就不让他们劳动,这样做是不利于提高孩子的劳动积极性的。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准备适合他们的工具,比如小扫帚、小拖布、小垃圾桶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这样孩子对劳动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养成良好的热爱劳动的习惯。
2、家长对孩子劳动的失误不要过分责备
父母对孩子的劳动要及时地鼓励,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因为孩子在劳动中出了错就横加指责,更不能动手打骂孩子。孩子对劳动有好奇心,并想要尝试着去做,这时父母应该重视起来,比如孩子擦了玻璃,父母就应该及时表扬:“宝宝长大了, 都会干活了!看,玻璃擦得多干净啊!”孩子得到表扬就会感到自豪,同时他们的劳动行为得到认可,积极性就会提高。但是如果孩子出了错,父母就指责打骂,只会让孩子因为害怕在劳动中犯错误,而不再尝试,积极性就逐渐降低了。
3、给你孩子一定的权利,让他们处理家中的事务
当孩子积极性不高时,父母可以安排一些有意思的任务,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劳动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他们劳动的热情,而且还可以让他们在劳动中收获快乐。比如,可以让孩子监督爸爸妈妈懒惰的行为,一旦他们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勇敢地指出来,父母也要及时认错,给孩子正面的影响。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分清好坏,自己也会自觉地改掉懒惰的毛病,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今天三句话,您学到了吗?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分享在评论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