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生下了孩子,就要懂得如何好好爱孩子。我们这个世界不缺少父母,缺少的是真正有责任,能够教好孩子,爱护孩子的父母。
不久前曾在简书上看到一个影评,大概是写《何以为家》不值得那么高的豆瓣评分,但作为一部好电影,8.0的豆瓣评分足矣。作者仔细分析了里面他的理由:摇晃的镜头,莫名奇妙的爆发,模糊的背景,那灿烂一笑...
我是在爱奇艺上看的这部电影,之前看朋友圈就发现很多人都说被这部电影感动了,但我看完之后,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虽是一部好电影,却不值得那么高的评价,直到看到文章作者的非常详细到位的分析,感到非常赞同。
这里附上这篇文章的链接,看过电影的人值得一看:https://www.jianshu.com/p/ccd69f846ef9(何以为家被高估了)
******************************
这部电影虽没有把我感动那么深,也缺少了一点打动人心的深度和对所要表现的社会现象的抨击;但里面反映的现象却是我想要关注的。
影片中赞恩说:“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对于父母而言,这是多么伤人的一句话啊!可这又是多么值得反思,深刻的一句话啊!
但赞恩的父母没有能力抚养孩子,给他们教育的机会;他们不仅让他们从小就打工挣钱养家,还卖掉了仅仅11岁的女儿萨哈,最终导致她过早怀孕.出血过多而死;日常生活中 ,他们也经常虐待赞恩及他的兄弟姐妹。他们不配生孩子。
世界上有多少的父母,生下来了孩子,却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
为人父母,不止是生,养孩子;还有“教”“爱”孩子。三字经言“养不教,父之过”。几千年前,古人就认识到了教育在于父母,而今还有父母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吗?
赞恩的父母既然养不起孩子,还要不停地生孩子,直到影篇末尾,她还是坚持要生下腹中的胎儿。
中国旧社会的生娃思想不就是如此?抛开那些丢弃孩子的父母,一家生个七八个也是有的,从不考虑资源的配给是否足量恰当;不论是教育资源,还是生活资源,我们都应该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的环境为目标来评判对不对孩子负责。
以前人有人说,养儿防老。可当今社会由于大城市压力原因,人们已渐渐只生一胎了。二胎政策放开,人却没有放开。不久前看到一个新闻说四川某母亲因为二胎放开,又生了个女儿,但因摇号才能进公办幼儿园,否则民办幼儿园花销巨大,自己尚有一个孩子在读大学也要花销。这样一来,父母压力大了很多,也很愁。
但还是有评论中是我赞同的:既然无法给孩子好的教育资源,就不要考虑二胎。对啊,生孩子是为啥?不是你想生就生,而是考虑各方面因素后权衡利弊才决定生的。生了孩子,就要为他们的成长负责,为他们的培养负责。
现在新型父母的教育观念已经和以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以前更多的是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丢在家里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导致大多数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更大的代沟。美其名曰“我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才远离家在外地工作的”,但“陪伴孩子成长”才是父母和孩子最大的财富啊!
现在其实很多父母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宁愿少赚点钱,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并且从小教他们独立,与孩子“朋友式”地相处,凡事为孩子做表率,再不是“声嘶力竭”地“打骂教育”,而是“随风潜入夜”地“水到渠成”,从细节教起,耐心地教导他们每件小事。这样的孩子才会是有教养的孩子啊!
当代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教育理念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得从小抓起,拒绝推脱责任式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现在的很多父母却把孩子丢给了“手机”。他们宁愿做自己的事,也不愿和孩子待在一起,倾听孩子的苦恼,陪伴孩子看看书,运动锻炼。长时间后,孩子逐渐对外面世界失去兴趣,一味沉浸在“虚拟的手机世界中”,这样的父母不配为人父母。
经常在地铁上看到父母在地铁上玩着手机,孩子在旁边闹个不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或者直接打开抖音或是快手,把手机丢给两三岁的孩子,自己就不管了,这又是什么意思?
也有一些父母带孩子在身边,这样是没错,他们却天天上班,有时间就打牌,玩游戏...还让孩子在一旁观看,或是把孩子直接丢给学校,认为没教好就是学校的责任。这让人情何以堪?
现在社会,一些父母与孩子缺少沟通,缺少互动,但这恰是父母的责任,别人是无可替代的。希望后代能够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成长绝对离不开父母的参与啊。
正如作家龙应台所说“我渐渐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做到和作家龙应台一样的思想很难,但我们只需用自己的合适方法,陪伴孩子成长,不推脱责任,看着他的背影远去,就是最好的结果。
原创作者:柠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