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损失厌恶是心理学对行为经济学贡献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将众多结果评估为得和失,而且损失显得比获得更突出。这属于大脑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总是优先考虑不好的消息。
-
其实这种机制也可以理解,在远古时候,当我们祖先的面前同时出现狮子和食物的时候,先注意到狮子的人肯定存活几率更高,所以我们大脑识别威胁的速度比识别好消息要快得多。
-
我们想要规避损失的动机要强于获得利益的动机,而损失和获得是有参照点的,没有达到参照点便是损失,超过参照点便是获得。如果我们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那我们完成计划的动力就会打过超越计划的动力,一般我们都是在实现目标后就不再那么努力了,所以制定的计划不妨高一点。
-
在典型的合同商谈中,损失厌恶会产生一种不对称,使得双方难以达成共识。你对我作出的让步是我所得,但它们却是你的损失;损失使你产生的痛苦会比它们给我带来的快乐更多。所以在讨价还价中,双方都想找到一个参照点给对方提供一种锚定,比如他们经常会说“按照市场价......”
-
比如说一家小店,店里只有一个雇员,他一天工资100块。现在由于旁边一个工厂倒闭,导致失业人数增多,现在其他小店的雇员都是一天80块了,所以这家小店店主也把雇员的工资降到了80块。
你们觉得这个小店的店主行为是否公平?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好像不太公平。那如果是雇员辞职,然后店主给新的雇员一天80块呢?是不是就觉得这个好像还算公平。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因为我们将之前雇员的工资当做了参照点,而新雇员没有权利将之前的工资当做参考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