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菜鸟成长记
扎心!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能因为你没有先解决这4个问题

扎心!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能因为你没有先解决这4个问题

作者: 北森科技 | 来源:发表于2020-04-20 11:08 被阅读0次

关于杰克韦尔奇,大家肯定都已经非常熟悉,此前我们也发过杰克韦尔奇如何挑选继任者的文章,而他的著作《赢》也一直是职场人必看宝典之一。此前大家对于这本著作的印象大都集中在企业管理层面,其实书中对于职场人的个人职业生涯话题,也有精到的描述,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这部分内容,请继续往下看吧!

作者:江晓,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签约作者。

在字节跳动8周年,张一鸣写给全球员工的公开信中,提到自己对于公司管理的理解来自杰克韦尔奇的《赢》中反复强调的理论。

出于好奇,我第一时间在网上下单了《赢》这本书。陆陆续续花了半个月看完这本书,意外的发现:书中除了企业文化、领导力、战略等商业话题外,竟然用了六分之一的篇幅来教导读者:个人职业生涯如何才能赢。

而其中关于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一章,适合每一位即将进入职场、或者正在职场中迷茫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01

职业生涯真的可以规划吗?

首先想要破除一个大家的迷思:几乎80%的人,在大学毕业前,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来自学校以及社会人士的告诫,一定要做职业生涯规划,一个有规划的人在职场上可以走的比没有规划的人更快。

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职业生涯真的可以规划吗?

杰克韦尔奇认为,“在未来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个问题几乎是不可能准确预测的”。

笔者作为一名猎头出身、人力资源从业10年,如今又转型为运营管理的职场人,回首自己的来时路,觉得韦尔奇的观点真的非常的正确。

如果有人告诉你,长期以来,他的职业生涯一直都在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规划实现。要么他是教师、研究学者或者公职人员等不易变化的岗位,要么就是他无趣且乏味,要么就是他真的很幸运。

初入职场时,人们对于工作大多都是处于一种“朦胧”的意识状态,只有通过忍受工作起起伏伏、反反复复的过程,才会在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当然,“忍受”不是目的,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通过一些信息去判断,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最适合你的。

02

年轻人真的不应该在乎钱吗?

韦尔奇说:“在乎金钱,不在乎金钱,还是介乎期间,其实都没有什么错。但如果在职业生涯的最初几年,你对自己的感受不诚实,今后或许会追悔莫及。”

做HR和招聘这么多年,谈过大大小小的Offer无数,也给候选人画过大饼,劝诫年轻人不要太在乎眼前的得失,要看将来;也听过不少的年轻人,在面试的时候满怀激情的告诉我,自己不考虑薪资问题,只希望有一个好的平台与机会。

然而HR永远不会告诉你的是,offer的薪资和职级,影响你的不仅仅是一时,只要你一直在这家公司,它会一直影响你以后的调薪基数、晋升机会、年终奖数额等。

其实,哪怕不看长远,单看眼前,薪资直接影响的是你租地下室还是单身公寓,中午是点20块的外卖还是10块的外卖,甚至上班是坐2块钱带空调的公交车还是1块钱不带空调的公交车。

未来,还会影响你的孩子读哪个学校,老婆去哪里买衣服,供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样的车。

大话谁都会讲,生活却很实际。

现在很多大佬都喜欢在网络上大放厥词,告诫年轻人不要太在乎钱。但是事实是,大部分职场人都只是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是靠着一份工资养家糊口、承担着自己和家庭的未来。

让年轻人不在乎钱,是不可能的。

相反,年轻人能早一天认识到钱(工资)很重要,就能早一天明白该怎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03

如何判断,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最适合你的?

杰克韦尔奇分了5个维度去说明该如何判断一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它们分别是:人、机遇、未来、主导权和工作内容。

► 第一个维度:人,选择与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工作

人跟人之间是有气场的,中国人做事,讲究一种默契。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企业强调文化和理念的原因。

只有志同道合、理念一致的人在一起工作,才能够更好的互相欣赏、互相配合。

最近HR在帮我招聘团队成员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类似的评价:感觉他像是“我们的人”,或者感觉他的气质和我们的团队不是很符合等等。

什么叫做“我们的人”呢?

我们的团队是一个非常弱化层级观念的团队,平时沟通中大家有事说事,工作效率和工作强度都非常高,而且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不分彼此,谁行谁上,大家都不行,就大家商量着一起上,目标导向非常明确。

所以,只有具有类似工作经验或者职业习惯和素养的人,才能够适应我们的团队。

同样的,如果你在一个团队中,感觉自己格格不入,不被认可,每天都带着“面具”工作,那么每天上班的心情只会像”上坟“一样的沉重。

► 第二个维度:机遇,选择能够让你成长的工作

韦尔奇鼓励大家,应该做那些“我从中能学到些东西”的工作,而不是很轻松就能完成的工作。

曾国藩也曾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写道:“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接受挑战、解决困难、复盘得失、继而精进的过程,是一步一步熬出来的。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一份对员工具有一定的容错度、且环境中有许多值得你学习和效仿的人的工作。

张一鸣说的,年轻人要和优秀的人做有挑战的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 第三个维度:未来,选择能给你发展空间的工作

(1)首先,选择能够为你的简历加分的公司。

在我做猎头期间,经常会遇到两种候选人,一种是拼命认识更多的猎头,希望以此来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另一种是拒绝猎头就像拒绝推销员一样,因为实在是太多猎头向他推荐工作了。

造成这一区别的一大原因,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大家所在的公司不同。

一些知名公司就像“员工品牌”一样,它培养出来的员工是职业、优秀、先进的代名词。韦尔奇把这些公司称为人们职业生涯中赢取的“奥运金牌”。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职场过来人都会劝刚毕业的年轻人,先去“大厂”历练一番,一是可以为自己的履历镀上一层“金”,二是可以享受到专业规范的培养和成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其次,选择具有好的发展前景的行业。

毕竟,雷军有一句名言,叫做:“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看一个行业有没有前景,可以考虑几个方面:

第一:行业是否处在向上期。可以是初创期,也可以是成长期,但是千万不能选择处在衰退期的行业一头扎进去。例如,同样的岗位工作5年,在传统制造业和在互联网行业的薪资水平际遇是天差地别的。

第二:行业所处市场存量和竞争情况如何。受众太窄的行业,注定市场份额不足、竞争激烈。受众广的行业,哪怕所处的公司只有1%的份额,其市场效益也难以估量。

所以,一定要选择能够给你的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选择机会的工作。

► 第四个维度:主导权,到底该为自己而工作还是为了别人?

笔者曾经写过另外一篇职业迷茫的文章提到,很多人之所以会感到工作迷茫、不开心,是因为做的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专业和工作都是父母选择,明知道自己不喜欢,还是强撑着走下去……”

“生活压力太大,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中场换道成本太高,输不起……”

“喜欢的工作需要去异地,孩子太小,家人也不同意……”

关于这一点,韦尔奇没有一味的劝大家去追求内心的热爱和梦想,而是现实的告诉大家:“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对工作的选择往往都是为了别人的需要或梦想。”

你可以选择义无反顾的为自己而活,你也可以选择为别人而活。无论是哪种选择,都不能失去对自己职业的主导权,坦诚的面对自己的现状,保持内心的平静。而不是一边无法改变一边抱怨、痛苦。

► 第五个维度:工作内容,选择让你觉得有意义的工作

“意识”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根源和基础。

稻盛和夫认为,只是把赚钱和享乐当作人生目的,自己并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所以,赋予你的工作以意义就非常的重要。你只有热爱你的工作,才有可能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最终获得事业成功。

当初,稻盛和夫大学毕业被分到一家濒临倒闭的陶瓷企业,在“离开”和“干点什么”里,他选择了留下来拼尽全力研究新产品,最终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并且创建了京瓷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韦尔奇也认为,“如果一份工作不能让你兴奋……那你就没必要再沉浸其中。”每份工作都会有起伏,但是工作内容乏味则无法改变。

所以,一定要选择能够触动你内心、让你觉得重要、有意义的工作。

04

遇到工作困境,如何破局?

► 工作缺乏经验,怎么办?

很多求职者在面试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面对面试官的问题,不敢承认自己经验的匮乏和无知,绞尽脑汁的要编造一些案例,希望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经验更丰富一些。

也经常有朋友在后台会咨询我,个人简历应不应该做一些适当的夸大。

甚至,有人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有竞争力,做假的学历证明、职业证明等。

这一切行为都大错特错了。“假的就是假的”,面对有经验的面试官,你说的内容真假,他一听便知。

最好的选择,就是坦白自己的真实情况。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你需要让公司和面试官看到真实的你,你也需要看到他们面对这样一个你时的真实反应,以判断这是不是一份适合你的工作机会。

► 比骑驴找马更明智的做法是骑马找马

职场上,面对不适合的工作,很多人的错误做法是,在现岗位上班时间混日子、下班到处投简历,守株待兔,希望有一个好的机会能将自己拉出泥潭。

“如果你想寻找更好的机会,那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在原先的岗位上干出出色的业绩。”

在职场上,千万不要“骑驴找马”。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骑马找马。

因为没有公司愿意做任何人的避难所,他们更愿意接收那些在原本岗位上做得出色的人。

在猎头的人才推荐简历上,有一栏非常重要的信息,叫做过往业绩。

只有在过往工作中业绩出色的候选人,才会让我们的推荐工作进展的更顺利,而在这一栏是空白的候选人,往往没有办法进入我们推荐人才的第一梯队。

毕竟,我们也需要回答HR的问讦:

这个人的工作亮点是什么?

过往有哪些突出的业绩表现?

TA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什么?

TA是否有能力完成新工作的业绩考核?

► 坦诚面对失败,大胆争取第二次机会

职场上,最糟糕的体验有两种:被拒绝和被解聘。(因为个人职业操守等问题被开除的不在此列。)

贸易战带来的经济动荡、35岁职场危机、疫情后的裁员等等境况,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得不处理被解聘后二次就业的问题。

面对HR对于上一份工作离职原因的询问,有人选择隐瞒,有人选择沉默,也有人选择“甩锅”。

然而,无论是“个人原因”、或是“无可奉告”、或是“老板太傻逼、公司资金链断裂”等原因,都不如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复盘。

公司曾经面试过一位应聘数据分析岗位的候选人,在面对离职原因这一问题时,他非常坦诚地告诉我们,因为专业并不对口的原因,在数据分析技术方面有欠缺,所以在上家公司因为业务缩水做团队优化调整的时候,考虑到性价比,就选择留下了技术上更成熟、经验更丰富的老员工。

而他在解聘后的三个月内,也反思了自己的问题,没有急着去找新工作,而是花时间对相关的数据分析技能做了系统的学习,并呈现了他学习的结果和证书。

 鉴于当时我们招聘的原本就是以培养为目的的基础岗,以他的技能和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自然是成功拿到了这个机会。

05

结语:“找到一份好工作,此后的人生不再是劳作。”

当你真正的找到合适的工作,你会发现工作是一种享受。这个寻找的过程,需要时间、尝试和耐心,也需要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有竞争力。

因为,越是优秀,越容易找到合适的机会。

而当你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团队、工作时,记得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参考文献:

[1]《赢》,作者:杰克·韦尔奇、苏西·韦尔奇,译者:余江,玉书,中信出版集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扎心!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能因为你没有先解决这4个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kr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