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到二姐的电话,通知我们二姑昨天下午3:00驾鹤西去了,今天火化并出殡。今天下午,我们赶在二姑出殡前赶到了二姑大儿子家,参加了二姑的出殡仪式。1:10,我们跟随队伍送二姑去墓地,因为是女儿身,半路上我们回家;2:30,举行的是送盘缠的仪式;2:40,仪式结束,返回家再磕个头,就永远地送别了二姑。随着二姑的离世,我们宋氏家族上一辈分就永远地成为了历史。
二姑终究还是去了。就在上个周日,我接上了我们家族这一辈分在世的六姊妹一起去看望了二姑,遗憾的是她清醒地知道我们来看她了,却说不了只言片语,只是用抽噎的表情表达着她的不舍。能够在她生前去看望一眼,幸得二姑的儿媳妇是三姑家的女儿,表姐前一天晚上给我电话:二姑前一天还能说话时念叨,想念自己的侄女。能够让父母在生前与亲人见一面,我觉得是作为女儿儿子对父母最大的孝,所以老爹去世前,我带他去见了当时在世的二姑三姑。也正是我的这一行动,促成了上个周末与二姑的相见。
二姑今年 92岁,正月初二我们三姐妹去拜年时,她神色红润地坐地炕上,神清气盛地拉着我们的手,笑声爽良地说着过年的话。当时我们发现,二姑比中秋节时我们见到的她精神多了。可是时间只过去了一个半月,二姑就永远地去了。送别亲人,心是揪着的,尤其是二姑是爹的姐姐,看到二姑就想念爹。望着二姑的灵车在路旁随风飘扬的柳丝里缓缓地离去,那句“父母在,人生还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那么明亮地出现在眼前,飘散在杨柳丝中。
间隙里听二姐说,二姑生前把去后的一切物品准备得完备漂亮,井然有条,唯独缺少的是她的七个重孙子们戴的孝帽子还缺五个,姐姐和嫂子们是照着二姑缝好的样子来缝制的。二姑一直是明白的,她知道她身后事情的轻重缓急;一如老爹的明白,老爹生前坚持去后不回老家搞仪式。他们爱儿女的心是一致的:不给儿女添麻烦,就算自己的去世。今天是清明,二姑选择在这样的日子里离去,一样地是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
今日是清明,是送别二姑的日子,我们坐在一起,聆听着二姐讲述二姑的准备,我忽然明白,趁着自己可以,应该备好自己的后事,这不应该讳避,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清明,还应该好好想想自己 的来处与归途,以更好地走好自己余下的日子。有人说,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是的,清明更像一种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