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描绘高中生的心理需求,来解释高中生沉迷游戏的原因,并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来帮助有类似情况的家庭改变孩子的状态,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高中生的心理需求,或者说作为一个人类个体的心理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有五种,分别为:
1)生理需求,指的是个体需要先满足维持生命体正常运转的需要,包括饮食、睡眠、运动、健康等内容;
2)安全需求,指的是个体需要安全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例如安全稳定的社区、稳定的家庭关系等;
3)社交需求,指的是个体需要去和外部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来获取存在感;
4)发展需求,指的是个体想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获取更好的工资待遇、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享受更好的服务等的需求;
5)自我实现需求,指的是个体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来证明自己独特的存在,或者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在这五种需求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针对个体内部的、低层次的基础需求,而社交需求、发展需求是需要个体去外部追求的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
只有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个体才会追求社交需求、发展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所以,每个个体因为生长环境以及需求的满足程度不同,所处的需求阶段也会不同。
那么,现在处在高中阶段的孩子,需求是在哪个层次呢?
在现代的一般家庭中,高中阶段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不缺吃不缺穿,所以高中生大都处在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阶段。
为什么高中生会有安全需求呢?这里如前面对安全需求的介绍中提到的,安全需求不只包括安全的物理环境,还包括安全的心理环境。安全的心理环境对于孩子心理的重要性,不亚于安全的物理环境对于身体的重要性。
在很多家庭中,爸妈的唠叨看似是对孩子的关心疼爱,实际上却给了孩子无形的压力。孩子犯一些错误,就会遭受父母无休的批评指责,更让孩子不敢犯错、缩手缩脚。特别是父母在一些场景下说出的话,诸如“你再不懂事,就别在这个家待了”、“你看别人家的XXX,你再看看你”,这些话语在孩子的理解中,就是爸妈不爱自己的表现,只要父母不高兴就很可能抛弃自己。
其实,这些就是孩子体验到的心理环境的不安全感。
而在长时间承受不安全感时,孩子就会做出一些应激反应来对抗。既然无法控制父母的情绪,来让自己体验的安全感,那么直接封闭自己的内心,来麻醉自己,让自己从和父母的紧张关系中逃离,就能暂时从这种不安全感中解脱出来。
由于高中生还没有独立能力从家庭完全离开,所以只能选择从现实世界进入虚拟世界,来进行逃离。
由于游戏的即时奖励机制,大部分进入虚拟世界的高中生,都表现为沉迷游戏。而这,就是高中生沉迷游戏的原因。
很多家庭因为孩子沉迷游戏,频繁和孩子发生矛盾,甚至动用“没收手机”、“扣减零花钱”等威胁的手段,但是却导致孩子更加激烈的反抗。
那么,我们有办法来改变沉迷游戏的高中生吗?
实际上,父母反对孩子玩游戏,批评指责孩子不务正业,只会进一步将孩子推向虚拟世界。
因此,作为父母,应该从满足孩子的安全需求开始,慢慢吸引孩子放下防备,解除封闭的内心。只有孩子认可父母提供的家庭环境是安全的,孩子才愿意从从虚拟世界出来,拥抱现实世界。
父母可以采取的行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应该无条件的接纳沉迷游戏中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无论自己变成什么样子,父母都还是自己的。
2、在赢得孩子的信任后,可以先通过日常的关心举动来增加和孩子的接触,从而让孩子感受来自现实世界的温暖。
3、父母需要学习一些表达技巧,改变说话的方式,避免因为错误的表达,导致好心变坏事。这里推荐一本书《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会说》。
4、当做到前三点之后,父母会发现和孩子的关系变得缓和很多,沟通也开始正常了。这个时候,父母可以慢慢的对孩子进行一些小的引导,提出一些很简单的要求,让孩子开始有意无意的接受来自父母的建议。
5、如果孩子开始愿意听父母的建议,那么后面可以开始尝试给孩子提一些要求,或者让孩子做出一些承诺。假期里可以安排一些户外活动,带着孩子一起参与进来,对孩子的心情和亲子关系都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
经过以上5点的行动,基本上可以解决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
其实,关键还是在于,首先父母先做出改变,孩子才能改变。
只有父母先付出无条件的爱,孩子才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未来。
最后,推荐一本书,《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希望能够给处在困惑中的父母带来启发。
感谢大家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