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兴四将之刘光世

中兴四将之刘光世

作者: 轻客 | 来源:发表于2023-08-07 21:21 被阅读0次

      刘光世,(西元1089年-1142年),字叔平,宋朝延安路保安军(今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人。北宋镇海节度使刘延庆次子,军中称为三将军,(古人排行以家族五服以内共论,同一辈的叔伯兄弟合在一起排行,比如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在族兄弟里却排行老六,所以被称为杨六郎。张学良是张作霖的长子,叔伯兄弟里排行老六,所以张作霖喊他小六子。)少年时期便随父从军,参加过征讨方腊。后来又随父征辽,在攻打辽国南京时,被安排接应郭药师攻城,结果中途惧敌不前,导致郭药师孤军深入,致使攻城失败,被朝廷降职处分,后来因为征讨河北张迪起义建功又官复原职。

            靖康元年,西夏兵犯延安路,刘光世领命坚守杏子堡(今陕西省志丹县杏子河沿岸。)在杏子堡击败西夏兵,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之变时,受命帅3000骑兵驰援汴京,未过黄河即收到汴京城破和父亲刘延庆,兄长刘光国被金人杀死的消息,转路进入尉氏待命,得到兵马大元帅府令,率部前往济州,于济州南新兴镇遇到正前往南京应天府的康王赵构,当即被任为元帅府五军都提举。后因讨伐山东李昱之功,升领奉国军节度使,是南宋建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兵500骑兵追击至天长,躲在扬州的赵构慌忙在扬州节度使王渊的护卫下渡江难逃,刘光世未战而溃,跟随渡江,受命镇守镇江。同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在杭州杀死了南宋第一任枢密院正都使(国防部长)王渊,发动叛乱,软禁赵构君臣,威逼其退位,刘光世参与了韩世忠、张浚组织的平叛战争,升为太尉、御营副使,后又升任江东宣抚使,镇守太平洲、池州、江州一线。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河北流寇郦琼围攻固始县,刘光世奉命驰援征讨,刘光世到达战场后,展开舌头能犁地的语言攻势,说服郦琼投降接受诏安,成为其帐下大将。同年六月,赵构撤销御营使一职,致使刘光世所统部属无官方建制称谓,大家以刘光世当时的太尉职位称呼其部属太尉兵,由于这一称谓有违宋朝建军制度,(宋太祖赵匡胤兵变获取政权后,害怕他人效仿,于是订立禁军制和募兵制,所有军队必须以功能或所属单位命名,禁止以将领姓氏或官职命名。所以说民间所传的什么岳家军,杨家将之类的称谓,在当时都是违法的,岳飞要是真的像那个说评书的东北娘们刘兰芳那样,在大理寺和朝堂上都自称岳家军的话,那就真的是自己作死,死的一点都不冤了,另外岳飞也不是像她胡说八道的是什么武状元出身,武人科举始于满清康熙二十年,只有满族八旗子弟才能参加。)于是又设立御前巡卫军,以刘光世为都统制,兼任两浙路安抚使、知镇江府,又加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要求他配合韩世忠守卫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自此开始,刘光世在朝廷下旨要求其增援同僚或进击金兵时,几乎每次都违诏脱离,拖拉逃脱,即便在赵构御驾亲征时,也是躲在后军之中,为了方便逃跑。由于他治军涣散,却致使当时许多的游兵散勇纷纷投奔于他,使得成了当时统兵最多的将帅,南宋初期全国正规军队不足二十万,刘光世一人就统兵五万七千多,比当时的都统张浚多两万兵,比韩世忠的两万五千多出三万多,岳飞当时所部的七千人马只够他一个零头。

          刘光世的逃跑习惯,在当时的南宋众将官里一直饱受诟病,到绍兴七年(1137年),终于在右相兼都督张浚的一再弹劾下,赵构终于下决心罢免了他的兵权,不久之后,其部将郦琼帅所部四千余人胁迫鼓动四万余人叛投伪楚,史称“郦琼之叛”,这一变故对赵构打击很大,直接造成了赵构对五年后的王贵哗变十分敏感,赐死了岳飞。

            许多史学家对刘光世进入中兴四将都深抱诟病,认为他不过是充数之人,许多人认为不如让给吴玠,甚至有人认为都不如部将刘锜。其实个人认为刘光世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比如收纳降将游兵,既安定了社会秩序,又有效地削弱了敌人的力量。特别是他针对完颜昌的濠州之围,利用三吨半黄铜铸造的伪币,顺利让许多金兵回了老家,致使完颜昌的三万四千大军,流失的只剩不足一万,最后不得不班师撤退,尽管攻击性不强,但是侮辱性却十分强大,也正是因为这次侮辱性极强的退兵,直接导致金国再无大规模的南进。刘光世的儿子刘尧仁,所以刘伯震在南宋朝廷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不但可以进入中兴四将,更可以被追封为异姓七王之首的鄜王,当然他的后人在后来的抗元运动中也很有建树,比如六世孙刘福通和七世孙刘基(刘伯温),都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说先人的荣耀永远只是一种激励自身的条件,后人的努力,才是光耀门庭的资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兴四将之刘光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og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