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帆齐第4期28天写作成长营齐帆齐微课
课本上的那个爷爷走了——悼念袁老

课本上的那个爷爷走了——悼念袁老

作者: 小土尘 | 来源:发表于2021-05-23 21:15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微课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痛哭,因为听到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孩子一边哭着一边说:“我不相信他去世了,昨天政治书上还看到他了,历史书上也有他,语文书上也讲过他。”

这些孩子没有接触过袁爷爷,但是袁爷爷却在课本上走进了他们的内心。

七年级时带着孩子们学过《永远执着的美丽》这篇文章,他的主角就是袁老。学生说:“老师,这个人真了不起!他就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空却上了课本。”我说,“是的,他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是值得书写的人物。”

正像在这篇人物通讯中所说:

从没想过非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
但是,就在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喜庆日子,在他接受首都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时,我忽然听到了“美丽”这个词,突然发现,这位享誉世界、功勋卓著的“杂交水稻”之父的横空出世,竟然和美丽有那么直接的关系。——《永远执着的美丽》

是的,他是美丽的。

他的梦想是那么美丽。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在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梦。而这两个梦想归结于一个最大的理想,那就是让人们都吃饱饭。吃饱饭这是个多么朴实却又伟大的愿望。

从未经历过饥饿的孩子可能无法明白种植杂交水稻意味着什么?我虽然也没有经历过饥饿,但是我体会过种水稻的辛苦,育秧,拔秧、犁田、插秧、拔草、施肥、打农药、收割、脱粒、晾晒、去磨坊脱皮,最终才是端上我们桌子的香喷喷的大米。印象最深的是插秧,这是我认为整个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最辛苦的环节。脚泡在水田的淤泥里,弯着腰,一插就是一整天,四口人一起从早忙活到黑,一亩地还插不完,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小时候家里有三亩水稻田,如果水稻品种不好,亩产量低的话,那我们这没日没夜的忙活就收获甚微。我国能以数量并不多的耕地,养活数字庞大的人们,袁老及其团队功不可没。数据显示,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

记者采访袁老时,袁老说“大家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当记者问他“会不会害怕那样的场景再次出现”时,他坚定地回答,“不可能了”。只有心有大爱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梦想。

他的精神是那么美丽。

他拥有着异于常人的毅力和耐心。

整整六年时间里,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只管埋头耕耘。靠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简陋的工具,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次杂交实验,上万次测验。后来有人评价说。袁隆平试验杂交水稻这六年,是人类进行水稻革命最有意义的六年。其难度之大,压力之重,条件之差,时间之长,超过了居里夫妇对放射性镭的探索。

水稻开花的时间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为了找到雄性不孕株,袁隆平和妻子及团队要在晴日中午前后,顶着烈日,在田间一颗一颗的检查,这种辛苦程度是不可想象的。而这样的辛苦,是他几十年育种生涯中的家常便饭。他曾经说过,他培养学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能下田,能吃苦,书本里是种不出来水稻的。直到去世前,耄耋之年的袁老还坚持去试验田看他的水稻。

他拥有着淡泊名利的侠者风骨。

他说做科学研究的人要把名利丢开一点儿。哪怕是在进京领奖时,心里所挂念的也还是他的试验田。他获得的奖项数不胜数,给予他的名誉和头衔一个又一个,用常人的眼光来看,已经是功成名就了,可是他依然没有停下风尘仆仆地去往稻田的脚步。有人说袁老住别墅,袁老买豪车,可是如果他真的在意这些的话,他大可以将杂交水稻育种的成就转为自己利益所得,那何止是一座别墅、一辆豪车的价值。而事实是袁老极为节约,穿着几十块钱的衣服,打着十几块钱的领带,用着已经磨损了的杯子。

他曾经毅然决定参军,投笔从戎,成为西南农学院被录取的的八名空军之一。然而当学校告诉他,大学生更应该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时,他又毅然服从了上级决定。被分配到偏远的湘西安江农校教书,无论是教非专业的俄语还是教专业的植物学、遗传育种等,他都是极认真负责。十九年的教学生涯,他从未懈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他的人格魅力是那么美丽。

他讲话幽默风趣。采访中他笑称自己是90后,记者问他现在还带不带学生,他说不带了,带学生头疼。

当别人以为他整天在田里跟水稻打交道时,是个泥腿子时,他却用流利的英语在国际会议上讲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令人佩服不已。

他坚持游泳,曾经获得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一名,横渡嘉陵江,差点入选专业游泳队;他还热爱拉小提琴,会在夜深人静时,拉一曲最爱的《梦幻曲》抒情遣怀。

是的,他是美丽的,可是这个美丽的老人家却突然走了。

2021年5月22日从此成了一个悲伤的日子,那个立志于让大家都吃饱饭,那个有着在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之梦,那个被尊称为现代神农的的杂交水稻之父走了,举国悲痛。

缅怀的方式有很多种:或悲伤哭泣,或扼腕叹息或奋发图强,或永记心间,或传扬继承……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做的是把袁老的故事,袁老的精神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记住这些国家功臣,让他们学习他们为国为民的情怀,传承他们专心刻苦的钻研精神。

看到孩子在朋友圈用稚嫩的语言写到:“课本上的那个爷爷走了,我为以前浪费掉的米而自责,以后一定好好吃饭,再也不浪费一粒米。”

是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应只是一句背熟的诗,让我们从不浪费粮食开始,做一个好好吃饭的人,用实际行动来缅怀袁爷爷。

齐帆齐第4期28天写作成长营(8),2103字,累计12192字。主题:缅怀袁隆平

相关文章

  • 课本上的那个爷爷走了——悼念袁老

    齐帆齐微课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痛哭,因为听到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孩子一边哭着一边说:“我不相信他去...

  • 悼念袁老

    今天是 黄河以北小满节气 在屈原投江的时候 镰刀的光芒会在大地上闪烁 南方的水田里 大地的母亲再也看不见 她白发的...

  • 袁爷爷走了

    有的人活着,Ta却死了。有的人死了,Ta却活着。这是小时候语文课本里很出名的两句。那时候不懂,只会背。如今懂了,却...

  • 《水稻之恋》歌词分享

    今天,袁隆平爷爷走了。我之前看了袁爷爷的纪录片,写下了一首歌叫做《水稻之恋》。今天就分享一下歌词以示悼念。 《水稻...

  • 悼念袁老院士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老用实际行动绘写了传奇的一生。 年少不知粮米珍贵,殊不知那是一个老人一生的...

  • 袁老走了

    懒洋洋地坐在椅子上 阳光照进来 迷糊了双眼 在这早夏的午间 有一些闷热 有一些燥动 不过我已经习惯了 习惯了这人间...

  • 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下午上班,快两点的时候听到同事聊天说,袁爷爷过世了,第一反应是我肯定听错了,或者他们说的那个袁老不是我知道的那个袁...

  • 清风十里稻花香

    “在人间撒种子,在天上撒甘霖。” 袁老的追悼会在今天举行。 我因在长沙,所以昨天,前往明阳山为袁老献花悼念。 在路...

  • 袁隆平:把自己活成一粒种子,是因这位女性

    万般不舍,那个总惦记着我们吃饱没有的袁爷爷走了。 长沙人民甚至全国人民自发送别袁爷爷的那一幕幕,所带来的的感动,这...

  • 为袁隆平接生的人是谁?她为什么终生未婚无子?

    这两天,91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牵动了国人的心,无数的人以各种形式缅怀悼念袁老。 袁老为人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本上的那个爷爷走了——悼念袁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oz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