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个“踢猫效应”,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踢猫效应”告诉我们,情绪是可以传递或相互感染的,这种情况也叫“情绪链”。在沟通过程中,这种效应经常出现。
一般来说,当我们的情绪出现问题时,大多是因为有其他的人或事诱发了我们的情绪,而再往上推演,也一定有其他的人或事点燃了这把火,这个人制造了糟糕的情绪,就如同释放一个病毒,后面在不断地复制和传递。与此同时,我们也可能会将这种不良情绪传递给下一个人……结果整个沟通过程就像一个恶性循环,谁也逃不脱。
1992年,意大利的一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在研究猴子的大脑时发现,猴子在做动作时,它们大脑中某个位置的神经元就会被激活。而当猴子看到其他猴子或人做同样的动作时,它们大脑中那个特定位置的神经元也会被激活。
其实,猴子大脑中的神经元就像是一面镜子,会直接在观察者的脑海中映射出其他动物或人的动作,所以也叫作“镜像神经元”。后来科学家又对人的大脑进行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中也存在这种镜像神经元。它不仅能对人的一些行为产生镜像反应,对人的面部表情和情绪也会产生同样的反应。研究人员由此推测,这可能就是导致“情绪感染”的真实原因。
我们在安慰别人时,往往会说:“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这就是情绪的传染性。也就是说,你的潜意识中其实一直藏着这样的情绪,所以看到别人的情绪爆发时,你压抑在意识深处的情绪就会被激发出来。
但很显然,沟通双方如果都带着糟糕的情绪去沟通,是无法保证沟通效果的。所以,如果你不想让对方的坏情绪影响到自己,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其次要学会慢慢疏导对方的情绪。当对方感受到你的信任和支持,情绪就会有所缓解,继而才能听进你说的内容,沟通才可能往下顺利进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