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单位营建的房子建到一半的时候开始预售,采用的方法是抽号,一个同事比较幸运,抽中了顶层。之所以说幸运,是正常的三室两厅之上还有一个房间和一些空地,在房子的外面还有一个约20平方米大小的露台。
同事拿到房子后,就把楼上的空地改建成一个开放式的书房,沿着墙壁可以摆放不少书,电脑台安置后还显得绰绰有余。至于那个空房间,派什么用处都可以,之前是作为住家保姆的房间,后来就作为储藏间了。
有了这个露台,同事时不时登高望远,拍摄几张极目远眺的照片或录下几段视频,试图展现附近公园、街道呈现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不同居民区、办公区与时俱进的种种情状,抑或小区内、大墙外的各种人文景观。
露台里面,同事主要是用来养一些花花草草。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不少,估计得有上百只。前几天他告诉我,他家露台上比较大的花盆有一二十个,每个连盆带土有30斤左右,这些加起来就五六千斤了,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他还担心把楼板压坏。
毕竟是来自农家,苦出身,比较吃苦耐劳,侍弄这些花花草草也是尽心尽力。虽然是农家子弟,但也爱干净,年轻的时候窗明几净、各类物件收拾得井然有序,打理这些花花草草也算是年轻时养成的良好习惯的自然延伸。
同事弄了一段时间的花花草草,发现比较费水。平时虽然有天然雨水,但还是免不了经常要浇水,特别是高温酷暑时节。再一个方面,养那么多花花草草,哪怕是百草争艳,欣赏者却不多,只能是“孤芳自赏”了。没有了他者的观赏和称许,到最后也就索然无味了。
听说许多人家利用阳台种蔬菜,甚至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同事就心痒痒了。他也在露台上搭起了一根根的支架,把一部分花花草草的坛坛罐罐也改建成菜盆,种一些诸如辣椒、黄瓜、缸豆、韭菜、香菜、葱、鸡毛菜等时令蔬菜。别说,种蔬菜也是学问,小时候看到父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觉得不起眼,等自己赤膊上阵去摆弄,可就是弄不好。
其实,菜市场并不远,菜价一般情况下也比较亲民,费时费力种蔬菜有时候就显得得不偿失。想同样劳动的快乐,却不见劳动的果实,同事觉得比较沮丧。
于是,同事就只保留了韭菜、小葱。韭菜比较好打理,小时候我家自留地里大概有一簸箕大的地方种韭菜,平时主要用灶灰作为肥料,基本上十五天就可以收割一次,我家每次只割其中的四分之一,所以基本上三四天就可以吃一次韭菜。同事种的韭菜比较多,而他夫人、闺女都不吃韭菜,如果送人,担心人家不喜欢(上海人中一些人嫌弃韭菜、大蒜叶有特殊气味,不喜欢),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吃,一会韭菜炒蛋,一会韭菜炒螺丝,花样百出。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一旦吃多了、玩多了,也就觉得乏味了,同事在持续吃了一段时间的韭菜后,好像也没有做到可持续。
今年,同事重出江湖,重操旧业啦。
为啥?还不是因为申城3-5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4、5两个月整整60天2480多万人被困在家里,做到足不出户。有一阵子,特别是4月中下旬,蔬菜奇货可居,主要是储备告罄,进货渠道堵塞。这个时候,同事开始摆弄他那些坛坛罐罐,反正在家里蹲,时间很充裕,还可以顺便活动活动筋骨,如果能够种些蔬菜出来,以解燃眉之急,可谓一举两得。
说干就干!没几天,同事就在群里贴出图片,展示第一批劳动成果,还被冠以“战略物质”,引得人们一片惊呼。
其实在那难忘的岁月里,也就4月中下旬生活物资紧张一点,派送的基本上是胡萝卜、西葫芦、黄瓜,连吃了一二十天,品种单一,的确倒胃口。之后,团购很丰富,只要肯出3倍以上的高价,平时想吃的东西基本上可以做到应有尽有。同事的夫人也担任了一个关于面包的“团长”,他家的蔬菜其实也没有发挥啥作用,就当是自娱自乐吧。
6月1日,咱们解放了。一个月后的7月2日,咱们所在的街道再度发现病例,咱们小区也出现了密切接触者,因为有前车之鉴,消息不胫而走后大家的心情陡然紧张起来。同事也紧张,因为他闺女7月7-9日就要参加被延迟了一个月的高考,这个时候可不能有啥闪失,或者至少不能影响孩子备考的心情。
不过,同事至少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在7月4日写到:“再次紧张起来的某某街道,又一次衬托了屋顶花盆农业的战略价值。”看到7月5日上海发布公布了最新的“高风险”区位置,申城共3个,我们所在街道和临近的一个街道就占了两个,处于团团包围之中,同事又写到:“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看来,要扩大屋顶农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79116/103fb1e994fb5562.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79116/cd69bec171f3499f.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79116/dbd04b1983b75508.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79116/c879652febd9f7c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