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
《孔子家语》17哀公问政诗解3至孝至教

《孔子家语》17哀公问政诗解3至孝至教

作者: 琴诗书画 | 来源:发表于2019-08-15 17:24 被阅读0次

    《孔子家语》17哀公问政诗解3至孝至教

    题文诗:

    情生天地,天地正气,气正生人,气有清浊,

    分魂分魄,魂氣轻清,歸天謂神,魂气重浊,

    死必歸土,歸土謂鬼.合神与鬼,享之事之,

    孝道之至,至教所生.骨肉弊下,化為野土,

    氣揚于上,此神之著.至神至情,至情不灭,

    圣人真情,因物之精,制為之極,明命鬼神,

    為民之則,使民事祖,至祖至古,至古至母,

    至母有情,情通万物.猶以未足,築為宮室,

    設為宗祧,春秋祭祀,以別親疏,教以二端,

    二端气魄;報以二禮,二禮黍稷,建設朝事,

    燔燎羶薌,所以報氣;献以黍稷,祭以肺肝,

    加以鬱鬯,所以報魄.眾人宾服,自此聽速.

    教民修本,反始崇愛,至爱兼爱,亲亲尊尊,

    上下用情,表情达意,情至禮至.教民反古,

    导民復始,不忘所由,以致其敬,至敬至诚,

    畅發其情,真情所至,竭力從事,不敢不盡.

    文王祭,事死如生,思不欲生,忌日必哀,

    稱諱如見,親祀之忠,思深如見,親之所愛,

    至祭欲見,親之顏色.祭之明日,明發不寐,

    有懷二人,敬而致之,從而思之,樂與哀半,

    饗之必樂,已至必哀,孝子真情,文王得之.

    正文:

    版本1:

    宰我問於孔子曰:「吾聞鬼神之名,而不知所謂,敢問焉.」

    孔子曰:「人生有氣有魂,氣者,人之盛也,(精氣者人神之盛也)夫生必死,死必歸土,此謂鬼,魂氣歸天此謂神,合鬼與神而享之,教之至也.(合神鬼而事之者孝道之至孝者教之所由生也)骨肉弊於下,化為野土,其氣發揚于上者,此神之著也.聖人因物之精,制為之極,(極中制為中法)明命鬼神,以為民之則,(明命猶尊名使民事其祖禰也)而猶以是為未足也,故築為宮室,設為宗祧,(宗宗廟也祧遠廟也天子特有二祧諸侯謂始祖為祧也)春秋祭祀,以別親疏,教民反古復始,不敢忘其所由生也.眾人服自此聽且速焉,(聽謂慎教令也)教以二端,二端既立,報以二禮,(二端氣與魄也二禮謂薦黍稷也)建設朝事,(薦醒時也)燔燎羶薌,所以報氣也;薦黍稷,脩肺、肝,加以鬱鬯,所以報魄也.(鬱香草鬱樽也)此教民修本,反始崇愛,上下用情,禮之至也.(民能不忘其所由生然後能相愛也上下謂尊卑用情謂親也)君子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是以致其敬,發其情,竭力從事,不敢不自盡也.此之謂大教.昔者文王之祭也,事死如事生,思死而不欲生,忌日則必哀,稱諱則如見,親祀之忠也,思之深如見親之所愛,祭欲見親顏色者,其唯文王與.詩云:『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則文王之謂與.(假此詩以喻文王二人謂父母也)』祭之明日,明發不寐,有懷二人,敬而致之,又從而思之,祭之日樂與哀半,饗之必樂,已至必哀,(已至謂祭事以畢不知親饗否故哀)孝子之情也,文王為能得之矣.」

    版本2:

     宰我問於孔子曰:「吾聞鬼神之名,而不知所謂,敢問焉.」

       孔子曰:「人生有氣有魂,氣者,人之盛也,夫生必死,死必歸土,此謂鬼,魂氣歸天此謂神,合鬼與神而享之,教之至也.骨肉弊於下,化為野土,其氣發揚于上者,此神之著也.聖人因物之精,制為之極,明命鬼神,以為民之則,而猶以是為未足也,故築為宮室,設為宗祧,春秋祭祀,以別親疏,教民反古復始,不敢忘其所由生也.眾人服自此聽且速焉,教以二端,二端既立,報以二禮,建設朝事,燔燎羶薌,所以報魄也.此教民修本,反始崇愛,上下用情,禮之至君子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是以致其敬,發其情,竭力從事,不敢不自盡也.此之謂大教.昔者文王之祭也,事死如事生,思死而不欲生忌日則必哀,稱諱則如見,親祀之忠也,思之深如見親之所愛,祭欲見親顏色者,其唯文王與.詩云:『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則文王之謂與.』祭之明日,明發不寐,有懷二人,敬而致之,又從而思之,祭之日樂與哀半,饗之必樂,已至必哀,孝子之情也,文王為能得之矣.」

    【译文】 

      宰我请教孔子说:“我听人们讲鬼、神,却不知道是什么(涵义),请先生给讲一讲.”

           孔子说:“人活着就有氣有魂魄,气,是人盛极而生的;魄,是鬼盛极而生的;人有生就有死,死了(身体)就化到土里了,这就指的是'鬼';魂氣归到天上就叫'神'。向鬼和神供献祭品,是教化中最重要的,是教导(孝道)的最好的方法。人的骨肉腐烂了化作土壤,但是人的精氣却能按天道运行(或显示),这就是'神'的作用。所以聖人依据万物的精灵,规定他为最高地位,明确命名为'鬼神',以此作为人们所恭敬的标准。还感觉不够全面,又专门建了房屋,设立宗庙和祖庙,在春秋两季祭祀,显示区别关系的親疏。教导人们要追祭祖先,不能忘记自己出生的源头(父母先祖)。人们都很信服,从此按教导执行非常慎重和迅速。既然教给人们‘鬼’和‘神’两种名称,并且‘鬼’和‘神’两种思想确立了,再确立相应的两种祭礼,建立了一定的朝事程序。烧柴祭天、祭祀时焚烧牛脂牛膏和黍稷五谷发出阵阵香气,这是对‘氣’报答;敬献黍和稷,牲物的肺肝(诚心诚意),点燃香草、摆上祭器(两瓶酒),这是对‘魄’的报答。这样教导人们修养根本,人们因为不忘其所由生,然後就能相愛。注重上下尊卑和亲疏关系,表达真情,这就是禮最好的表现。君子就是这样‘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所以用最诚敬、最深的感情,完完全全的来办事,没有一丁点的不尽心尽力.这就是大教呀。以前周文王办理祭奠时,对死去的人就像还活着一样恭敬,思念死者就好像不再活下去一样,痛不欲生,每到祖先的忌日一定很悲哀,在祖庙称祖先的名讳,就像见到祖先一样,这就是忠诚的祭祀。深深地思念,就像再看到祖先喜欢的东西就在面前,祭祀时能想着还能看到祖先的面容的,难道只有文王了吗?《詩》上说:‘直到天亮还没睡着,怀念双亲难平静。’就是讲周文王的事吧!白天祭祀,从早到晚不睡觉,是因为思念两个人(父母),这是恭敬到极点了,想念又想念。祭祀的时候有喜悦也有哀伤,因为祭祀,想到祖先能够得到酒食招待所以高兴,又想到祭祀完了祖先就要离开了(祖先还有没有真正的得到享受)就哀伤,这是孝子的感情呀,文王就是这样的。”

    【注释】

    祧:tiāo古代称远祖的庙。

    亲亲:“亲亲”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互相爱护团结,

    尊尊:“尊尊”不仅要求在家庭内部执行,贵族之间、贵族与平民之间、君臣之间都要讲尊卑关系,讲秩序和等级。

    羶薌:烧柴祭天、祭祀时焚烧牛脂牛膏和黍稷五谷发出阵阵香气

    鬰鬯【yù chàng】: 鬰是郁金香草,鬯是用黑黍酿成、味道香醇的酒。郁金香合以鬯酒,叫做鬰鬯。

    (古代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祭祀和饮用酒有很多种,如郁鬯、五齐、三酒,以及与其相配的明水和玄酒:‧

    鬰鬯: 鬰是郁金香草,鬯是用黑黍酿成、味道香醇的酒。郁金香合以鬯酒,叫做鬰鬯。 ‧五齐: 是五种酒的统称,即泛齐、醴齐、盎齐、醍齐、沈齐。称「齐」,是因祭祀有大小,使用酒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不同,需要节量。

    五者之中,泛齐最浊,沈齐酒色较清。

    三酒: 是事酒、昔酒和清酒三种酒的统称,皆可用於祭祀及饮用。 ‧

    玄酒: 是水,因在不透明的陶器和铜器中呈黑色,故称为玄。太古无酒,以水当酒。谓之玄酒,取其不忘古之意。 ‧

    明水: 指洁净的清水。 酒有尊卑高低之分,鬰鬯最尊,五齐次之,三酒最下。重大祭祀时,准备鬰鬯、五齐与三酒,加上分别调配的明水与玄酒。

    一般祭祀,除用鬰鬯、三酒外,五齐只用醴齐或盎齐。祭祀或迎宾活动中,献鬰鬯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 各种酒制成後,是原始的酒,都较混浊,其中以清酒最清而味浓。各酒在正式饮用前,再掺入其他较清的酒或水,并加以滤清,然後注入酒尊或酒壶。

    掺入何种酒或水也有规定,不可任意为之。如鬰鬯掺入盎齐,泛齐、醴齐掺入事酒,盎齐、醍齐、沈齐掺入清酒。三酒掺水。

    故入尊或壶的盎齐,酒味变浓;三酒则酒味变淡。对照中山国王墓内盛有液体的铜壶,不仅成对,而且有的盛酒,有的盛水,并未发现一对壶,同时都盛水或都盛酒,恰好可以证明此用酒制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家语》17哀公问政诗解3至孝至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xt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