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不转了。
应年轻教师们的要求,我要在周三讲一节公开课。课题是《秋天的怀念》。既然有求,那我必应啊。能随随便便讲讲就算了吗?那绝不能的。一来这不是我的风格,二来也不能让大家失望啊,总得有点新的理念才行。所以,很多人以为当老师的拿着旧教案就能讲一辈子——真的不行的。
可是我真的太忙了。我要上课、判作业、听评课、辅导学生、辅导青年教师,简直就像一个陀螺。所以,我今天就拿我精心准备的教案来凑个更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和初一孩子们一起感悟成长,感悟生命。
秋天来了,让我们读着《秋天的怀念》,来缅怀这位睿智又坚强的作家吧。
一、设置情境,让文本走进生活
“校园读书节”活动到来之际,学校将开展“走进作品深处,感悟生命意义”主题阅读活动。我们班同学推荐的文章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作为班级成员,每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将通过自己的作品的理解,让今天的听众对这篇散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招募朗读者,读出深沉的情
为了让全校师生都能欣赏到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校广播站要在我们班招募一位朗读者,为大家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谁愿意展现自己的风采呢?请参与竞争的同学朗读ppt上面的句子,并且说出自己的朗读技巧。
ppt1:“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朗读时急促有力,读出“我”的绝望、暴躁、气急败坏的心理。)
ppt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朗读时要急促轻柔,读出母亲焦急又强忍悲痛、好言相劝的心理。)
ppt3:“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读出“我”的敷衍和不耐烦,语速要快,语调要重。)
ppt4:“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读出母亲喜出望外、激动难耐的心理,语速较快,戛然而止)
ppt5: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语气沉重,语速缓慢,读出悲痛与悔恨的情感)
三、招募荐读者,品出文章的味。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曾经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读一篇文章,只有品出它的真味,才算是真正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那么,你品出本文的真味了吗?作为荐读者,请你从ppt上的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是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母亲自己身患重病,却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瘫痪的儿子身上。她隐瞒自己的病情,包容着儿子的暴怒,想方设法带儿子散心,直到临终前牵挂的仍然是一双儿女。母亲把全部的爱给了孩子,唯独没有她自己。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双腿瘫痪的儿子曾经痛苦过、绝望过,处在人生困境中的他忽视了母亲的爱,也不能体谅母亲的痛苦。当母亲去世后,他为自己不知道母亲的病情而悔恨,决心按照母亲的期望好好儿活,变得乐观坚强,实现了精神的蜕变与成长。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儿子以病残之躯,最终达到了母亲的期望,懂得了善待生命。他以在秋风中绽放的菊花告诉了我们生命的真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四、课堂小结
史铁生已经去世13年了。他从20岁起下肢瘫痪,一生有40年的时间在轮椅上度过。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快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秋天的怀念》中,感悟母爱,感悟成长,珍惜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