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盛欣夫先生书画作品捐赠仪式暨研讨会(速记稿)

盛欣夫先生书画作品捐赠仪式暨研讨会(速记稿)

作者: 艺王府 | 来源:发表于2019-10-18 07:00 被阅读0次

    盛欣夫书画捐赠仪式暨研讨会纪要

    时间:2019年9月29日下午2:30

    地点:杭州·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

    许洪流:大家好!我是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欢迎大家来参加盛欣夫书画作品捐赠仪式暨研讨会。我们捐赠仪式很简短,我首先介绍一下浙江省博物馆的收藏项目。今年是浙江省博物馆建馆90周年,90年来陆陆续续的藏品丰富的途径,就这么几条,一个是收购,还有一个是捐赠。大家知道现在的市场非常火,收购藏品丰富是一条途径,但是捐赠的途径是更重要的一条途径。前两天我们刚刚做过一个书画藏品的捐赠仪式,是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金城先生留下来的,以前一些书画家送给他的作品,其中有一件潘天寿先生的鹰,这幅作品不得了,我以前都不知道,非常精彩。

      盛先生是我们省著名的老书画家,跟盛老师沟通了两年,盛老师也专门到西湖美术馆来,我们还一起量尺寸,展厅高低、长度,还有展柜,这个展览某种程度上是量身订制的。

      接下来首先有请桐乡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周国强先生讲话。

    周国强:各位领导、各位书画艺术的专家,我是桐乡市委统战部长,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盛老师书画作品的捐赠仪式及研讨会,金秋季节,很开心的时刻,笔墨传情,书写入心。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值得让我们桐乡人高兴和骄傲的事情。盛老师虽然现已移居宁波,但桐乡仍是他的家乡。桐乡素有文化之邦的美誉,文化底蕴非常深,走出的名家也非常多,历史上有赵汝愚、吕留良、方熏、吴伯滔等,现代有茅盾、丰子恺等等。所以我想这些都是我们桐乡文化的家底。

      今天盛老师作为我们桐乡这么多文化界中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家,他既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又在书法、美术,包括在陶瓷绘画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有家乡情结的艺术家,盛老师在2017年在桐乡市博物馆就举行了书画作品的展览,给我们桐乡博物馆无偿的捐赠了大量作品。所以我们对盛老师也非常感谢。

      这次又将部分作品捐赠给浙江博物馆,为博物馆文化事业表示了他的心意和担当,这是非常让人感动的事情。我们浙江也是文化大省,收藏了很多珍贵的文化、艺术宝贝,在全国非常有名。这次我们浙江博物馆能够把盛老师的作品作为一个收藏,我觉得也是说明了盛老师作品的造诣之深。在此也非常感谢浙江博物馆给我们桐乡人这样一个机会。

      我想策划这样一个有档次的展览,是非常不容易的,刚才许馆长也讲了是专门量身订作的,所以我作为桐乡人,作为市委市政府今天来的代表,也对浙江省博物馆表示衷心的感谢。

    许洪流:浙江博物馆在20来年前开始启动一个项目,叫做当代美术名家库,这次盛老师的作品捐赠了之后我们的库得到了进一步充实,非常感谢盛老师。

      接下来有请盛欣夫先生在捐赠仪式上面给大家说几句,谢谢!

    盛欣夫:我还是要说谢谢大家!谢谢一路上走过来帮助指导的老师、领导。我今年70岁,与共和国同龄,一路走来我很高兴也很幸福,因为我选择了写字,写字给了我生活,给了我一切。无论是从工作到职称,都是由于书法,所以说一路过来很感谢各位师长、领导、同仁。

      这次展览很感谢博物馆,其实我跟博物馆以前一点关系也没有,许馆长说对我有一些了解,还关注我,我真的很感谢,但我真的不认识他们,我只听说过许洪流是个书法家,也不知道他在博物馆。陈水华馆长更不知道,今天我跟陈馆长是第一次见面。所以说这次受他们的厚爱,我真的是很感谢。

      他们多次到我家,包括许馆长,尤其是何晓英同志来了八次,大都是在夏天,汗流浃背,我很感动。我说要不我过来,但是他们都是自己过去。我有点受宠若惊,他们过来拿作品的时候,还安排了保卫人员,我一位草根书家这样被重视,怎么能不受宠若惊。

      说捐赠,我很惭愧,我没有那么伟大,或者不是那么无私,恰恰从某种角度来讲我是自私。我是想,人在这个世界上面,想要做点事情,大事做不来,小事做不成。怎么办呢?就踩几个脚印,这几个脚印能不能保存下来。我想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博物馆。所以第一个是在我们家乡博物馆,现在是省博物馆,他们把我几个“脚印”给保存下来,这是我的自私,不是我的伟大,不是说这个值多少钱,我给你了,你应该有点条件,真的不是这样子。一百年之后能找得到的,绝对是在博物馆。对我影响很深的是钱君匋,为什么?他脑子清楚,这个东西摆在那里,人家给你保护好是最有保障的。所以我告诉大家,我不是觉得值多少钱送给你了,你应该怎么样。虽然这个东西我很看重它,不是因为值多少钱,而是我的心血。比如说《平湖秋月》,八尺的纸写了多少?写得我手软,写得我老婆脸都发青了。为什么呢?一下子几十块钱,一张不行再来一张,10张、20张过去,这不是说虚话。一件件作品,多少心血、多少激情!当然也有不少快乐。这样一件作品如果几万几十万卖了,你舍得吗?我不舍得!我把它看成命一样,但是给博物馆我舍得,这不是送给博物馆,而是博物馆给我保存。我拎得清这个道理,上次朋友问我,你都捐了怎么舍得?我说正因为不舍得,才捐给博物馆。

      还有,我想我的字或许可以给后人一点启示,全国上下都在学“二王”,我一路过来,“二王”写了30几年,我想这样挤下去总不是个事,凡事总要有个发展,所以还是走走小路,什么叫时代?什么叫个性?我认为把古人的东西,把现代人的东西加起来,消化了就成为你的东西,你的东西自然就成了时代的东西。我现在主要是把楚简的东西加入到“二王”里面,慢慢地我的字就有点楚的内容、楚的味道,楚文化内涵很深,凡有志者,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所以说把这些东西,把几个脚印,我认为比较有用的几个脚印捐给博物馆,辛苦博物馆,您给冰箱里面冻起来,暂不展示都没关系,过了几十年以后再说,给后人留点实据,让后人去评说。才公平。

    许洪流:盛老师刚才说的话我觉得体现了两点,一个是自信,第二个是能听出来盛老师的智慧。第一次是我带队去盛老师家的,他刚才说的的确是事实,当时我在盛老师的工作室里面看了十几件作品,还有裱在墙上的,回来后我说一定要跟盛老师做好动员工作,这几件一定要的。后来何老师跟我讲,盛老师说没问题。所以盛老师刚才说的话是真心话。

      刚才盛老师说到陈馆长,我解释一下,这个展览是我们馆的前任馆长在他任上定下来的,在座的陈水华馆长来的时间短一点,大概三个月,这个项目我们筹备了差不多两年,陈馆长是沿着前任馆长的活干下去的,今天是属于开花结果的日子。

    接下来是捐赠仪式最后一个环节,陈水华馆长向盛欣夫先生颁发收藏证书。

      (颁发收藏证书)

     许洪流:接下来是研讨会环节,请著名艺术评论家曹工化先生主持!

    曹工化:下半场由我来串串场。刚才已经介绍过了,上半场非常有意义,如果没有上半场就没有我们下半场。有意义的是这次盛老师的捐赠,本来我想说他是义举,结果发现不是,义举一般是捐给穷人,他是捐给富人,浙江省博物馆书画收藏是浙江首富,是浙江省博物馆对宁波、对桐乡、对盛老师的一种肯定,这是盛老师的光荣也是桐乡、宁波的光荣,我不太清楚以前的情况,比如丰子恺有没有捐赠过,这个我不太清楚,当代我想只有盛老师一个人,这个就非常有意义。浙江省博物馆作为一个最高的书画收藏机构,它挑选的人代表了浙江文化的水平。这就肯定了桐乡、宁波文化的高度。因为像桐乡、宁波这样的市有许多,在类似的市里面,被浙江省博物馆认可要捐赠的艺术家,据我所知寥寥无几。所以我觉得这个意义非常重要。

      为什么浙江省博物馆做这个捐赠呢?刚才许洪流馆长说他们20年前就启动一个当代美术名家库,这就是博物馆一个最重要的学术责任,因为它是一个地方博物馆,要做的是把浙江的这些人物证留下来,在20世纪、21世纪初的时候,我们整个文化的档次在哪里。因为博物馆有非常多的功能,原来我们的博物馆在1976年的时候,国家文物总局发了一个博物馆工程条例,对博物馆是有定义的,博物馆是收藏的主要机构,而且是收藏文物与标本。然后是宣传教育的机构,然后是科学研究的机构。现在改了,第一个,收藏的是文物和标本,这就有问题了,我们现在说话不是文物也不是标本,所以当时黄宾虹的捐献就不满足这个,特别是黄宾虹的一些画卷,都没地方放。当然我是搞语言文字的,我说你可以做个文字游戏,这就是文化的标本。我为什么要问博物馆这个问题?世界有个博物馆协会,叫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于1922年,他们对博物馆有个定义,叫人类物证的收藏。像盛老师这个就是人类物证。

      它是我们理解人类和世界的发展有意义,这样来收集物证。盛老师这个作为人类发展和世界发展,有我们的理解,要用他的作品,是理解的一个点,这是非常高的。我们今天的浙江文化,至少有一个盛老师的作品作为物质,高度在这儿了。对我们浙江省、对宁波市、对桐乡市,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还有一点,我们注意到今天研讨会,有画展,有书法展,盛老师两边都是,他又是画家,又是书法家,而且两边都有非常高的高度。我们在想,一般一个画家在写字的时候,你写得再好,也是画家字,很大的画家人家都叫画家字。如果书法家去画画,画家又说这是书家画,两边都不认同。像潘天寿这么大一个书法家,人家也不说他是书法家,就说他是画家。陆俨少的画也非常好,山水、竹都非常好,但是我们就说他是书家玩玩的,没有两边都公认的结合体。

      今天我们到场来的嘉宾,就认为盛老师是两边都认的,他的画,不会说他是书家画,他的书法,不会认为他是画家字。而且盛老师从书法到绘画,这是很顺的,如果画画觉得不行再去写字,那是逆行。所以由书入画,这条路是盛老师摆在上面的。

      我开场说得有点多,下面首先有请中国版画院徐仲偶院长说说。

    徐仲偶:刚才讲到了现代性,我很高兴,一个是桐乡的领导在这儿,我觉得盛先生,第一个是本土,他有桐乡的本土性,他故乡的意味很浓,像沈从文一样,他在北京,在上海,但是他说他是湘西人,他的根在湘西。所以我觉得盛老师的第一个优点是不变色,他做得再好,写得再好,画得再好,他很本土,不变色这一点,我觉得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要非常赞扬的。因为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是个特殊的时代,变色的是多数,不变色的是极少数,有水平、有能力、有成就的,飞到天上去了。

      但是你看老先生,他刚才讲得很平实,大事做不了,小事也做不成,但是他想留个脚印,不知道想怎么留,所以就到博物馆做个收藏。他讲这个话很重要的一点,不管是艺术家还是书法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多多少少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社会,对自己的时代能够留下一点东西,恰恰他是尽心在做。

      转到书法,我对他的书法提出了一个书写入心,对于绝大多数的装饰书法家,问题就出在这儿。现在很多写书法的是想占坑,只想有地位,只想扩大他的影响力,并不是去研究书法本体当中生长出来的东西。而盛欣夫先生是书写入心,入心的人,自然是大师气象。他的书法和绘画入心,不同于一般的书法家,一般的画家。今年的全国美展,我看了很伤心,哪有是从心里出来的东西?投机取巧的,有点像欺诈行为的,拿的像照片一样。十三届全国美展是历届美展当中非常糟糕的。艺术入心、书画入心,这是艺术的本份。

      所以我觉得他第一个是不变色,这是他的本质。第二个是他入心,所以他是大师气象。我去看了他的《平湖秋月》,我站在那儿想,那么大的字要写,而且书写性极强。他给我讲了一下那个“月”字,把“秋”字写得很好的时候,他突然一高兴,心里觉得好像成了,结果一个转折“月”字没写好,所以他拖了一张纸再写,拖了一张纸再写,拖了好几十张纸来写,他夫人的脸怎么忍得住不青呢?钱都没了,你还吃不吃饭。当时他觉得一个脚印下去,不是假的,是真的了。别人一看你这个脚印,有问题。所以刚才看他那个“月”,他说这不是一时的遗憾,是终身的遗憾,我想他翻来覆去还要写“月”。

      所以我想到老先生书画入心跟他不变色,这两点就是大师坯子。我看他的书法写在那儿,每看他的书法都很激动。我今天在路上跟盛羽在讲,哪有一个人的书法,能跟你爹比,但是有些全国影响那么大,名气那么大。所以我要说,这个社会对盛老师没有公平过,他虽然觉得很幸福,他的成就很高,但是人们没有重视到他的成果,也没有在意到他的成果。而这次浙江省博物馆能收他的东西,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大家是觉得这个东西好,老先生觉得这个东西好,所以他的东西进博物馆,这是响当当的,是应该的。盛欣夫先生是代表,他的作品是这个时代用最自由的心,最自由的形体写出来的。

      所以我们要怎么看他?他的现代性是跟时代有关的,反过去40年没有这个东西了。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同时我们又很幸运的是盛老夫子走了一条正道,改革开放40年他没有走邪道,因为邪道是只以钱为重。

      我讲完了,一会儿还要跑到展厅去看你的字,我还没看够。

    曹工化:徐院长的开头定调就定得高,时代最强音。

      在我们桐乡这个地方,一个是非常传统,一个是非常现代,比如乌镇保存了千年古镇的样子,另外又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而且国际戏剧节也做得非常好,它是当代的戏剧节,不是传统的为主。所以要出一个盛老师在你们桐乡,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好惊讶。

    周国强:盛老师在我们桐乡不仅是艺术造诣方面的代表,同时也是刚才徐院长讲的德艺双馨的代表。

     徐仲偶:我觉得他在现代的书画代表里面名列前茅,一点不夸张,绝对会在前十名。因为他的书写性,拿到北京去,好多人跟他一比,要下去。因为他从书写入心这一点,是极高的。有些人写写写,跟王羲之写得一模一样,有什么用?你跟他写得再像,是他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但是盛老师全部的书法,无论他怎么写,都是入心的。我看他的书法,觉得老先生非常好。他写字的感觉,是忘我的,没有想到我是第一吗?然后开始写,他写的时候把自己全忘掉了,他只是写,写出来的东西就是第一的。我看到很多书法家总是要做姿态,一看他要做姿态我就觉得他废了。盛先生是一点都不做姿态的,他把自己放得很低,就是草根,草根就不变色。

    曹工化:徐院长讲的是书画的初心,书者心画,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千年不变。我好几次在国际研讨会上都讲,中国文化是一个特别的,哪个国家的艺术是一千年前的标准?没有的,我们中国就是这样,这就是中国的文化自信。而且中国的书画拿出来用笔千古不易,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传统的价值观,就是仁义礼智信。整个人类的核心价值观是不会变的,变的东西总会过去,不变的东西永恒。我们的文化价值观是不变的。再次谢谢徐院长。

      接下来有请蒋书记,又是领导,又是书法家。

    蒋建东:我讲几句,我跟盛欣夫是好朋友,早在20多年前我就参加他们父子在桐乡的书法展,我特地过去的。当时我一看,这位老先生不得了,将来肯定大有作为,所以我们一直有交往,我们经常信息来往。应该讲这次做了一个很成功的事,浙江博物馆的收藏不是阿猫阿狗都收藏的,眼界很高的。刚才馆长、副馆长很谦虚,他们眼界很高的,还有专家团队,哪些人该收藏、哪些人不该收藏,有原则的。他们要收藏你的字,为什么?因为你的字的确有收藏和研究的价值。

      我想做人,搞艺术,走到你这一步很不容易了,你不光自己好,儿子也培养得很好,做人也好,做事也好,你这一辈子应该很值得了。我讲个小插曲,当初省书协一位老副主席跟我讲,说他的书法想要给博物馆。我给浙江博物馆联系了,浙江博物馆没有答应。他也是位大书法家,所以盛先生恭喜你。但还要奋斗,不要满足。这次浙江博物馆收藏,下次还有国家博物馆,不要说年纪大,要争取三位数,还有30年好奋斗。

    曹工化:谢谢蒋书记,他讲话高屋建瓴的,不但表扬你,还要鼓励你。  接下来有请京华美术学院院长李福安先生。

    李福安:刚才两位讲得很充分了。我跟盛老师能成为画友,这么多年保持这么亲密的关系,去年他还能到我的工作室好好研习写字画画,待了小一个月,天天跟他在一块,我感觉到收获很大。我对写字确实觉得很神秘,怎么也写不好。所以我就问他,怎么能写好?他就一句话,横平竖直。说的话挺简单,就是告诉你,写字、做人一个理,一个最普通的中华传统的道理。

      而且今天说到他的书法得到认可,也是在大环境下冷静下来了,对他的东西认识了。我第一次见他东西的时候就挺震憾的,在北京,天挺冷,在一个小茶馆里见到他,我说这个人绝对错不了,是大人物。慢慢的确实认识到了,不管是在宁波还是在北京,而且在我的书法圈里面,我拿他的字给大家看的时候,都说好,尤其是内行都说好。

      所以我也祝愿盛老师把身体保养得好好的,现在已经很棒了,将来更棒,确实是中国书法界,像盛老师这样的,真是没几个。把几张书法放那一比,北京有句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把两三张书法放那一比,他的东西怎么那么看着舒服,那么有张力,而且一看就是很任性的、很随意的写出来的,跟您说的一样没有装饰性。所以我很高兴结识这么一个老友、老师,谢谢!

    曹工化:这是来自北京的表扬,所以蒋书记刚才说了,你要往国家博物馆,就是要往李院长那个方向去。李院长也说得很好,横平竖直,刚才徐院长说的,主要是要学会做人,横平竖直就是做人,首先是做人,这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接下来有请杨西湖老师,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

    杨西湖: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跟在座各位老师朋友一起参加我们盛老师的书法捐赠仪式,我觉得非常有意义,非常了不起。我跟盛老师认识也有几十年了,当时80年代初,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成立,很多的活动都是放在地县,桐乡又有很好的创作一支创作队伍,当时都很年轻,三四十年前,盛老师也还是个小青年,有很多活动放在那边,所以我们也结识了,也成为了朋友。

      在这么多的书法创作作者当中,他是非常有个性的一个书法家。当时他对于创作的一些理念、一些见地,就与许多的作者不一样,他非常自信,也非常热衷于自己的创作形式。但是当时来说,作为一个书法的主流,可能有很多作者有不同的想法。但盛先生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这个非常不容易。

      盛先生有自己的艺术观点,而且能够很坚定的表达出来。我觉得这个也非常不容易。其实一位艺术家,一定要有这样的信念、自信、理念,不入俗流,不跟着社会上的一种东西走,坚持、坚定地做自己,我觉得这是一位成功艺术家必须坚持的。

      现在恰恰是要提示我们,时代的艺术家应该拿出什么样的作品,应该为社会,为这个时代留下什么样的作品,这是很重要的。蒋书记也是我们文艺界的领导,我们原来是组织工作者,现在这个社会的一些创作的东西,是值得很多反思和思考的。比如昨天张华胜的画展,今天盛欣夫老师的展览,我想一定会给读者和观众,或者是给同行,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们浙江博物馆有这么一个数据库,有很多艺术家,刚才盛老师说得非常好,要把自己好的东西,要把自己成长进步的脚印,能够把自己优秀的东西留在这里。

    曹工化:谢谢杨西湖老师,西湖老师也说了昨天华胜老师的展览,盛老师的展览,这就是为自己画,为自己展,所以心无挂碍才能做好。孔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了,古人读书为己,今人读书为人,今天的人画画写字为自己的是很少的,都是为了卖钱,是为别人写的,所以你写不好字,画不好画。昨天那个展览我没有去,但是我很知道他的作品,他画的都是自己的内心。我人没去,写了一幅对子给他,我说“人退一步天更阔,画到无求品质高”,他很高兴。我说是老朋友了,知道你的境界。

      这段时间展览非常多,西湖对面浙江美术馆同时有个周昌谷的大展,本来我要去那边,我说我答应盛老师了。

      实际上书法和绘画的关系,为什么中国画跟西洋画不一样,我有一个观点,诗书画印,不是四个构成的因素,四个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空间,和国外不一样。在世界美术史上,你去跟人家说,人家说你有毛病,你画画,要像写字一样,画上面还要诗,诗跟画又没有关系,诗是文卷艺术,还要去刻个章,外国人不能理解,但是这是中国的特殊性。中国画要走到现代,必须在这个空间里面有现代性。我给周昌谷写了这篇文章,正标题是“如花似玉”,很美,而且他是用花鸟的手法画的,人物也很美,我的副标题是“周昌谷先生的艺术对于当代中国画的现代启示”,那个时候就启示了现代。现在不是去把国外的形式放进来,而是在我们诗书画印文化空间里面,画的表现。刚刚徐院长也说,我们盛老师在感恩这个时代,发出时代强音的时候就行了。  下面有请吕建明老师,是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

    吕建明:盛老师在桐乡市博物馆的捐赠仪式,我也参加了,那个标题是“独写人生”,我那个时候对这个标题不是很懂,各位专家都有很多的评论,我看了之后觉得,这个是盛老师活着的艺术,对于书法美术的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更感觉到,还有一个是他对艺术的理解,对书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有自己的见解。如果没有自己的见解,自己内在的东西,我们在他的作品当中,是不可能反映到这个程度的。

      这几年盛老师的书法,看的时候给人一种很舒心、舒服的感觉,就是很自然的在表达、在流露,书者或者说书法美的这些审美元素,给观展的那种体会。所以到了兰溪博物馆那次展览的时候,我也去了,我看了以后觉得盛老师这个书法的过程当中,就是我在写字,字在写我。就像刚才说的人品和艺品,这是相辅相成的交流的一个过程。在这两者的相互的交替之下,慢慢的盛老师的人品也好,艺品也好,螺旋式的慢慢的就这样上升了。

      人品,体现在他的艺品里面,我们看到了他对美的理解,反映了一种自然的、更人性的东西。反过来字在写我的过程当中,他对于美、对自然,对艺术的理解的过程当中,慢慢的也修炼着自己的人品。而流淌出来的又是自己的心灵、品格。

    曹工化:谢谢!吕院长讲得非常好,他还讲到盛老师的文学性,写文章写得非常好,这也是桐乡的传承,丰子恺,文学家,又是书法家,木心,文学家,又是大艺术家。盛老师,既是文学家,又是书法家,人文地理也有关系。盛老师的文学修养是传统价值观的一部分,必须要懂书法,必须要修炼自己,让你成为一个内心的诗人,有诗心,才能画好画、写好字。接下来有请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李子教授。

    李子:我来的时候想了很多,因为我和盛老师是老朋友了,我对他的书、他的画非常敬佩,更敬佩的是他的人,想很多。刚才徐院长这番话,给我很大启发,而且很多都是我想说的,所以我这些话就不说了。

      盛老师现在是桐乡的一个名片,桐乡很豪爽的把它打出来了。实际要我说,盛老师也应该是宁波的一张名片,但是宁波现在还羞羞答答的不舍得往外打。我想可能不远的将来,盛老师也可能是我们浙江的一张名片,刚才徐院长说的我非常赞同,他现在的简草,已经站在我们国家的前列了,这是徐院长一个大致的概述,说在前十位,这个我倒没统计,但是肯定在前列。

    蒋建东:第一方阵。

    李子:刚才听徐院长讲,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首诗来。明代的文征明,心血来潮拿把扇子,画了几叶兰花。画完兰花以后,意犹未尽,题首诗吧:“手执兰蕙二三载,风吹日丽渐次开,久坐不觉香在室,推窗总有蝶飞来”,这样意境就大了,我们把窗打开,蝴蝶都飞进来了,蝴蝶为什么飞进来?奔着花香气来的。

      为什么想起这首诗?盛老师,还有很多人不认识他,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我刚才说宁波现在还羞羞答答的,不好意思,有这么一张宝贵的名片不往外打。我们博物馆好,慧眼识珠,所以我说博物馆很有前瞻力,人家主动来收藏他的作品。

      所以我觉得我和盛老师能够成为朋友,也很光荣。

      今年7月份,我匆匆给盛老师写了一个序,就到黑龙江去度假避暑,在那我讲了两堂课,其中就有一个书画班,完了以后我们聊起来,聊到书法和简草,当时他们说简草是什么?我说它是由楚简变化来的,现在在咱们国家首推的是盛欣夫。他们说盛欣夫这个名字我们知道,是大家。咱们这块很多人不知道,在外面居然知道了,在黑龙江书画圈,一提他的名都知道。

      所以我想用文征明这首诗,香在外面。我曾经给盛老师写过书评,因为我对他不能算太了解,但基本上了解一些,我大致上知道他出生书香家庭,六岁习书,几年前搞了“践履五十年艺术展”。我把他归纳一下,他的书法有“三气”:一个是正气,一个是文气,一个是静气。

      什么是正气?承传统,秉大道,不拘泥,同时大气,这是他的路子正。刚才主持人说的苏黄米蔡,他的根还是根植于“二王”,孙过庭、怀素这些。可以说都是临得很精的,最后把它融汇贯通。他自己达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临楚简,楚简现在出土的很少的,楚简、帛书,在他的书法里面这些味道都能体现出来。然后现在你说他创造也可以,形成一种简草,用楚简的风格,再加上帛书,把它融汇在一起,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叫简草。这是正路子。

      第二个是文气,什么是文气?刚才主持人说得非常好,书卷气。什么是书卷气?书卷气就是文章之气。刚才说苏轼,苏轼曾经说过,“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黄庭坚也说,“胸藏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这就是读书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正常来说,说你这个人没有文化,你下一辈子苦功,无非就是个字架子。所以这个书和文化是互相连带的。为什么古代的大家留的作品就两类,一类就是高官,二是出家人,出家以后心无旁鹜,一心就是玩,在玩当中慢慢就玩出来了。不想写好字,却能写好字。因无功利。流露自然,所以这两种人能够流传下来。

      刚才徐院长说盛老师,现在就当自己一种追求,一个精神寄托,所以说他不愧是大家。他的字,是有很深的文气。

      第三个是静气,什么叫静?静就是坐得住,不受污染,心平气和,我和他聊的时候他跟我说,我就是八个字,哪八个字?读读、走走、写写、画画。我说你是真厉害,我说你不要小瞧这八个字,你用得完全对了,也可能你没意识到。这八个字就是人生最优化、最完美的选择。真正想当艺术家,必须做到这八个字。我们现在说知识,知就是知道,从哪知道?从书里面知道,所以说读万卷书,不读万卷书你怎么能知道?但是不等于识,识就是见识,见识从实践中来,我既知道,又有见识,这加在一起就叫知识。我说盛老师,你读读,这就对了,这就知道。我再行万里路,到处走走,我既知道,又有见识。第三个是写写,和刚才主持人说的一样,首先一个想画好画,必须首先书法要过关,然后才是画画,他把画排在后。我说你这个顺序排得太好了,所以盛老师成为大家。

      另外他现在是当代作家联谊会成员,出版著作有20多本,最近还有七本书马上要出版,他原打算把这7本书拿到会场来,但是西泠印社出版社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都没来得及印出来,很遗憾。我说就你现在的作品,已经达到国家级“作协”会员标准了。这在他的书里,他的书法里边、画里边,有充分的体现,这就是文气、卷气。

      更多的我就不说了,最后还用一首诗结尾。唐宣宗李忱与法严长老合作有诗云:“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我为什么要说这首诗?这首诗可以送给盛老师,“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意思是盛老师在杭州、浙江这个地方,怎么能留得住你呢?终究你要成大气候的。我就说这么多。

    曹工化:下面再请嘉兴日报副社长魏荣彪先生。

    魏荣彪: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博物馆应该是我们人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成果的一个见证的地方,或者说一个储存库。书画作为人类精神活动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成果,能够被博物馆收藏,我认为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才能享受这个荣耀。所以欣夫兄的作品,能够在博物馆这个冷藏箱里面,这个储存库里面,把它冷冻储存起来,我想一方面显示了我们省博物馆慧眼识珠的能力,同时也是对我们欣夫书画作品的高度肯定,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欣夫的书画作品,在这样一个宝库当中会发出它的光彩。刚才很多老师都讲到了这一点。

      第二个,欣夫给我的印象和他的书法作品都是一样的,就是比较有个性的一个人,他的作品也非常有个性。我跟他也是很早认识的,1988年,我当时在嘉兴日报第二副刊,欣夫到北京去搞桐乡进京书画展的布展工作,我一方面去参加活动,另外一方面是去采访中央美院当时的副院长朱乃正,朱乃正是嘉兴海盐人,然后跟他约访了。当时桐乡去的有非常多人,我唯独对盛欣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第一,他与人交往非常开朗,很活跃。第二,他写的字,当时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布展当中凡是要写的地方,因为他是桐乡文化馆的书法美术干部,很多地方要写的,他沙沙几笔写下去,都非常有个性,所以当时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不断的传来他得到了国家一级美术师,这是正高职称,跟我们新闻界的高级编辑是一样的正高级。后来又什么活动得奖了,后来又有什么荣耀了。特别是去年和今年,我们嘉兴有几个画家,大概跟他交往比较密切的,有一次偶然碰到,讲起盛欣夫,他们讲盛欣夫现在不得了,他的艺术造诣,可以说一方面如日中天,第二是闻名遐尔。他说我们嘉兴,我们桐乡这么一个人,现在在宁波,家乡的父母官、老百姓不够熟悉,这是非常缺憾的。我们嘉兴人,那些行家里手,对盛欣夫的人品、艺品,都是高度肯定和十分敬仰的。

      我个人在书画方面没有什么造诣,因为我们是办报纸的,但是我感到欣夫的书法作品和他的人一样非常有个性,欣赏了以后,能给人带来愉悦,我觉得这是作为艺术劳动创造成果的基本功能。如果一件艺术品,给审美者如果不能带来审美的愉悦,那可能就违背了艺术的基本规律。它不是一个宣传品,也不是一个理论成果。所以我想正因为欣夫的书画作品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所以真正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品。我想只要欣夫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做人的品格风骨,继续按照这种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和艺术生长方式,他的作品随着时间推移,会焕发出更加熠熠的光彩。我作为一个媒体人,作为家乡来的普通朋友,表示由衷期待和敬意。

    曹工化:你说了这么多,你是媒体,要加力,只要是推广盛老师,就是推广你们家乡文化。嘉兴文化里面有这么多大师在,现在书画结合,蒲华、丰子恺、盛欣夫,嘉兴的文化总体上我觉得这个策略还不够,这条文脉,起码是书画的文脉传播还不够,有点墙外开花的感觉。

    魏荣彪:墙内墙外都要香。

    曹工化:要变成中国名片,我来的时候想正面是宁波,反面是桐乡,现在是要变中国的名片。我觉得这个推力不是在盛老师,关键是在媒体,媒体的传播非常重要,而且传播不能用传统的传播手段,你要现在把盛老师弄成“网红”,我是研究传播学的,我知道必须用现代方法传播,用传统方法传播,在现在肯定不行,要用新媒体。当网红,现在每个人手机都有,还可以带货。

      我想请教一下杨老师,杨老师是我的老师。我看盛老师的书法大字为主,而且他的大字没法模仿。而且我觉得盛老师的大字,以我的看法,在中国是第一人,写大字难在哪里?不在力气大,不在纸大,写大字要这么大的笔要提着去写,我们写大字提都提不起来,很多人是拖着写的。但是盛老师的大字是提着写,就是书,他大字提笔写非常难的。所以这个技术是中国书法的关键技术。你开始按得下去,还要提得起来。很多大的书法家,传统的书法家,也有提不起的时候,传统书法家笔提得起来,写小字,不是写大字。写大字,我看了很多传统的书法大师,也有提不起来的,我觉得盛老师这个大字提得起来,这是不得了的事情。

    盛欣夫:我这个大字是写的,不学人家那种拖法。而跟写小字一样写,所以我的大字放大缩小都是一样的。小字放大不失大气,丈径大字缩小到扇面上,仍然提按顿挫,灵动合理。

    曹工化:他们不是写的,是拖的,没有用笔的书写性,所以我觉得你这个是中国一流,我们从技术方面讲,西湖老师在这里。

    杨西湖:那要有一定的技巧,还要他的力量。他老早开始写大字,我记得90年代,当时就写大对联,一张纸写四个字,当时还没那么大,但是也很大,那付对联很好。

    曹工化:第一个是大字,第二个是几付对联,当然其他的也很好,我们是好中再取好。而且盛老师现在要赶紧写,年纪再大起来写不动了,你可以活到三位数,但是大字写不动了。写小字年纪大了也没问题,现在你赶紧多创作一些大字。

    盛欣夫:曹兄说得没错,但是成本太高。我写丈二纸一天几十张,如“荷风桥影”联。我每当写大件,都由爱人来拉纸,但约法三章,只拉纸不吭声,不能给我心理压力。当“荷风惊浴鸟”上联写的很得意,无意中又想把下联写好的念头,结果写了一张又一张,就是不协调,跟不上气。那是丈二,不是四尺纸,尤其那个聚字,写得心里发毛,十几张丈二都未能写好一联。只有待日重来。所以多写大字创作是要的,但不会太多。

      我家里面这两年的废纸,一房间装满了,怎么处理呢?我想出一个办法,烧也不行,我上次烧了500多件东西,小区里面的人有意见。后来怎么办呢?就用水弄成纸浆,这次弄了13大桶,大约有几十刀纸的量。黛玉葬花,我葬字,13大桶纸浆,葬了6个冢,字冢。前园葬了2个,后园葬了4个。我说明年园子里的花可能都会有墨痕。

    曹工化:要立个碑,盛欣夫葬字处,大家要来参观的。他葬这个字,是一种行为艺术,有仪式感。

      最后让盛老师来讲几句,答谢词。

    盛欣夫:谢谢大家!承蒙大家厚爱,一路走来,多谢大家关照!大家今天到这里来为这个捐赠。我刚才也说了,这并非是我的伟大,而是自私,我把这些东西让博物馆给我免费保管起来,这是很好的事情,艺术的最佳归宿。所以一定要给好的东西,好的东西摆在博物馆,或许有个传承。

      还有一个情结,九十五年前我老师邹梦禅就是从这个地方浙江图书馆参加工作,同时成了先生书法、篆刻艺术的发轫之地。在这里结识了张宗祥、马一浮、马叙伦等等。所以我有这个情结,对老师也是一个汇报。这次承蒙博物馆的厚爱,我真的很感激。我跟博物馆没有个人关系,一个人都不认识,所以这次真的很感谢他们,能选择我,真的很幸运。我想我也不能够辜负他们的期望,我会继续努力,因为对我来讲还有空间,我对书法还有空间,书法对我也有空间,这里面有很多哲理,我们不展开。我会发展,我还会努力,并会继续捐赠,捐赠还是面向博物馆,但是再大的私人博物馆都不捐,肯定是国家的,这条路是会继续走的,走到我人生终点。

      我稍微讲两句,我的艺术观,我的人生观。我的人生都在书法这一块,我原来有句话“书之余画画,画之余走走,走之余写写,写之余讲讲”,也就是说人生一半是书法,一半之后剩下的再一半是画。我就在体制里走完这样一条人生路,这是很难的,不是我厉害、了不起,张新根原是我们文化馆的馆长,也要感谢他,他都清楚。我有的时候想走就走了,我用11年时间全国都走了一遍,再用11年时间全世界粗线条走了一遍,在体制内完成这个事情是很难的,但是我做到了。所以我很感谢!能走到今天,并有这点小收获,要感谢领导、师长、同道的关爱。

      艺术上面,不去跟人攀比,我认为只要把古人的东西,今人的东西,学好了、消化了,就成了自己的东西。你所写的、流淌的,必然是个性的、时代的。我为《书法报》《书法导报》撰过文《积累平时,忘掉用时》,学时应意在笔先,用时非但意在笔后,而且应放松释怀,忘掉一切就能进入状态。我写《平湖秋月》,就想着这四个字,其他什么都没有,哪里应该快,哪里应该慢,提案顿挫、轻重徐疾,什么也没有,只是纵情而书。于书法,走自己的路。一、强柔体魄,太极拳是最好的,我已有30多年拳龄了,积气要有一个过程,要功夫,这个功夫包括了很多的东西,物理的、思想的、意识的、文学哲学的很多东西,然后书写的时候你忘记它,什么也没有了,自然能接通心灵。二、补齐短板,读好古文,可与古人对话,把握古贤众长;心手合一,练好功夫,手臂是关键,加码训练,补上童子功。三、拓宽格局,少惦记得失,心胸、见识的扩大是重中之重。善放松而不散劲。一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你的学养所累积的流露过程。这是情感、是心血。难以金钱衡量。

      所以说今天我的作品有这样一个归宿,很开心,同时也谢谢大家来捧场,真的很感谢,谢谢!

    曹工化:谢谢盛老师,谢谢大家,接下来请大家再移步展厅。

    (结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盛欣夫先生书画作品捐赠仪式暨研讨会(速记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bb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