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给效率插上翅膀!
思考:教育技术帮助学校教育插上效率的翅膀?
首先来谈谈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与传播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产物,属于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从宏观的角度看,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的技术特性及其规律性,研究内容包括教育中的媒体与技术应用(如视听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育行业的电子政务等)、教学的产品特性(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及技术知识的传播(如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素养的培育等)等方面。如果早期的“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才应用媒体与技术的话,那么如今的“教育技术”是因为在教育环境(整个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中“技术”已经渗透各个方面,教育教学中必然有相关“技术”问题,因而需要研究教育的技术特性及相关规律性的问题。
自20世纪30年代教育技术在我国出现开始,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就一直处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之中。
那么,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来讲,可以从哲学层面、基础理论层面、基本理论层面等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哲学层面,也就是统领教育技术的基本哲学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技术哲学、辩证法等。其次是基础理论层面,即教育技术赖以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这也是大家都比较确认的。此外,信息科学也应该算作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存贮、传输、处理和使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像信息科学中的“信息传播学”,专门研究信息在人类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传播和交流的规律,这些可以为教育技术研究如何优化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支持。第三,基本理论层面,教学设计理论和教育传播学理论(教育媒体和传播技术的研究)是教育技术学科中发展较为成熟的基本理论。
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视听教育运动是教育技术的起源,视听媒体理论、程序教学理论都是在那个时期产生和形成的。20世纪60年代系统论、传播理论引入教育技术领域,教育传播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的核心理论——教学设计迅速发展,教育技术学科正式诞生。发展到现在,教育技术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企业培训或人力资源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等,这些都是伴随着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和理论以及新的社会需求而产生的,都是新鲜事物,没有既定的东西可以拿来用,需要进行理论的探索和创新,所以相应的理论,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绩效技术、远程教育理论、网络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等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发展得很系统、很完整,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将有几个重大趋势。
第一就是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越来越突出。教育技术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这一点是比较明确的。它融合各种思想和理论,并和信息技术一直保持一种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分析我国教育技术工作者,现在已经有很多来自于计算机技术、心理、教育等领域的人加入进来,而且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大量的学科教师也在做教育技术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工作。从人员上来看,已经走向了多元化。
第二就是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术研究最前沿的两个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网络教育,所有这些乃至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都强调对学习者学习的支持。非常重要的几个方面就是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建设和学习支持。现在国内外都很重视教师的培训问题,2000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制定了“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基本标准”。我国教育部也曾正式发文“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把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一项紧迫和重要的任务,目前全国已经在 100多所高校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技术培训中心,针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在实践过程当中,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培训方法,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应该是一个不断努力、逐渐完善的过程吧。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教育软件的设计和应用值得重视。现在,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代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慢慢发展起来,完全可以预测,以网络为核心的智能教育软件将占据教育软件市场的重要位置。目前来讲,教育软件的设计开发思路存在一些问题,市场动作体制也需要完善。这些困难都有待于解决,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另外,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非常重要,相关资源标准的制订也是非要必要和紧迫的。还有一个学习支持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背景、尤其是网络环境下,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给予支持。广大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能够深切感受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各种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力地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
第三就是对于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更全面的审视和研究。计算机应用于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了20多年,这里面大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很多。国家从政策上非常鼓励大家研究和探索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那么,在研究层面也好,在实践过程中也好,有几点应该引起注意。一个是要强调应用的针对性,计算机对于不同的学科或者对象,效果可能是不一样的,需要把握针对哪些学科、知识点和学习对象,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二是要强调应用的条件,包括主客观方面的条件,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同的学校,在领导重视度、资金投入、教师基本素质、教学资源等方方面面都会存在差别。需要有区别地研究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够做什么样的事情。三是要强调应用的有效性。一方面是利用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效果如何,另一方面是投入产出的比例如何,也就是效益问题。
第四就是关拄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不同的人在面对技术进行学习时是存在差异的,在不同的技术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和心理过程特征存在差异性。人与技术环境如何实现交互?什么因素影响学习者的心理?因此,人们研究的将不再是一个技术简单应用的问题;而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问题。
第五就是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现代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从“讲台上的哲人”转变为“学生身旁的指导者”,过去,我们强调教学活动的设计(事实上就是教的活动的设计),以后,应该更强调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尤其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面,如何设计研究型的学习活动、基于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综合型的学习活动、协作型的学习活动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将更加灵活和弹性化,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角色将更为突出,学习过程的支持研究将变得更为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