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想读的一本书,并不是因为我多么喜欢柴静,事实上,我基本上没怎么看过她的节目。最初的动机,只是看到封面上,在不知道是哪里的农村里,某一个农家的门口,柴静坐在一群当地人中间,大多是老人家,虽然她的衬衫与周围农家的粗布衣服极不相称,她就坐在哪里,冲着一个小孩子微笑,那画面,很温暖,很温柔。
读这本书前,我并不了解记者这个职业,事实上,我到现在都还不了解。但是从书的字里行间,从柴静的采访问答中,让我感受到最深切的不只是探寻真相的执着甚至任性,还有那充满人性关怀的温柔。她并不像我原本想象的记者那样对待嫌疑人、违法犯罪分子咄咄逼人,毫不留情。我想,这也应该是作为一名记者的客观与公正。
抛去我们熟知的一些社会现象,柴静的采访让我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更加了解,无论是犯罪中,受害者,罹难者,都让我能透过这些称号,而能令我了解到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与我没什么不同。我想这也是记者更应该向大众所展现的一名。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章节,是第十八章,采访是病友间的相互探问。药家鑫事件已经过去很久了,久到快要淡出人们的视线了,这个章节的采访,让我惊讶于罪犯的内心世界。他在成长的家庭里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和肯定,甚至是在父母的打击下成长起来的,这样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他抑郁的心理性格。在柴静的采访中,我看见的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而是一个人,一个在家庭的压迫教育下而扭曲的人,可悲的人。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在这里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还有从远方他国来到中国山区支援教育留守儿童的卢安克,家庭暴力压迫下的妇女,汶川地震下的救赎等等,采访的都是最底层,边缘化的人们,却最能在这些人中反映生活,寻找人性的光辉。
通篇读下来,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温柔。无论是柴静文字的力量,抑或是柴静本人,还是里面透出的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人性的光辉。很温柔,就像涓涓的水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