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天的作业,我立刻回想起上周日发生的一件事:上周日是孩子爸爸参加学习箱庭的最后一天,我想和孩子一起去接他,表达一下我对他参加学习的感谢。我因亲子关系的矛盾接触到箱庭,进而去学习,喜欢上了。一直以来他对我的学习不是很理解,这次他能去学习,我觉得他是在以实际行动支持我,心里非常高兴。
我跟孩子说:“下午我们一起去接爸爸。”孩子问:“可以带小七吗?”小七是我们家的小狗,我回答:“出租车和公交车都不能带狗,而且爸爸上课的地方也不能带狗,所以不能带它。”这个阶段我的觉得自己的角色是父母,拿出父母的权威和孩子讲道理,自己的感受是:我是你的妈妈,我说的很有道理,你必须听我的。
孩子很不情愿,开始对抗,说:“我不去了,我要和小狗在一起。”我看出他有对抗情绪了,但我心里很着急,自己的情绪也被激起来了,吼道“你愿意去就去,不去拉倒!”那一刻我的情绪是孩子,感受是委屈的想哭,愤怒,不甘,然后就摔门而去。
来到爸爸的课堂上,看到他的状态很好,看到老师和一起上课的同学,我的情绪不知不觉间也没有了。在回家的路上,和老公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聊起学习体会,互相碰撞出很多东西。这时我觉得自己的角色是成人,理智而平静的沟通交流,倾听反馈。
回顾整个事件,再结合李老师的《救孩子于母爱泛滥》,我反思了一下,事件一开始我没有给孩子选择权,想当然认为他留在家里不安全,认为孩子应该和我一起去。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自认为在用合适的方式和他交流,其实就是为了说服他,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我给的却不是他想要的,想起中医育儿中很关键的一点称为“反馈式喂养”,孩子身体表现能够充分说明父母的喂养方式是不是正确,想想在这里也适用吧,孩子行为和言语上对我的反馈是我这种方式是有问题的,名义上是爱,为了孩子好,实质上是控制。继续学习吧……
——13号逄金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