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商业思维
创业感悟-浅谈商业计划书

创业感悟-浅谈商业计划书

作者: 渡己成茧 | 来源:发表于2020-01-21 22:25 被阅读0次

看了2017-2018的创业总结,感觉还是值得分享一下。

本来已完成的文章由于各种原因也不便于发表,在年底精力被牵扯得支离破碎的时候,借这篇老文章来交007的作业,可以成功达到自己安慰自己的目的。

下面很多内容是原创业公司曾经想融资时与外部机构的沟通信息,以此为基础进行复盘,可以促进公司某些方面逐渐完善和提升。

投资人交流建议一:

1.客户类型:当前这个行业客户没有钱,要做客户有钱的行业,要找有钱的客户,否则会很困难。如果按照孵化客户的思路,客户孵化周期也会比较长。

2.行业空间:行业想象空间有限,容易碰到天花板。目前只能当做生意做一做,还不到投资的时机。建议能够横向发展,如智能大棚可能没什么人做。

3.公司品牌: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先不说天花板的问题,至少要先做出品牌和口碑。

4.股权结构:当前的股权结构很复杂,一定要把非经营者清理出去。合伙人股权很重要,谁能主导公司的发展谁的股权就应该最大。

5.流量数据:先不谈大数据,意义不大,且不说数据的形成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周期,有了数据之后如何发挥数据价值也是颇费周折的。

6.商业合作:无论客户品行好坏,为了钱的份上应该抛弃一些想法。对于回扣提成的客户,提多少就加多少。

7. 技术演进:商业是为技术服务的(暂不管对和错),一定要进行技术预研,譬如Lora、NBIOT、区块链等,从技术能力建立门槛寻找机会。

总结:

1.重视技术的投资机构,对公司现在的发展状态比较认同。

2.选的行业客户要有钱,要找有钱的客户。

3.公司品牌很重要,要有社会价值和建立诚信。

4.当前的股权结构很危险,要调整股权架构,包括员工持股的要求。

5.当前项目想象空间不大,建议依托已有的技术门槛拓展其他业务场景。

6.要进行技术预研,建立技术门槛。

投资人交流建议二:

1.BP都是技术化语言,没有对资本和市场带来吸引力。先用商业模式吸引投资人,再谈技术细节。

2.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很容易出现,没有讲出很大的想象空间。

3.商业模式不清晰,只能当生意吸引合作伙伴,吸引不了资本。

4.平台要有能抓取数据,获客的能力,提供设备控制接口的方式只是在做生意赚钱,没有对平台带来数据价值。

总结:

当前做的事情想象空间不大。

建议:

想清楚一套商业模式,当前所做的行业与模式只是做铺垫,要包装成一个具体的项目。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做智能床垫的公司,之前2C,一张都卖不出去,现在改变模式,与酒店合作分成,瞬间就起来了。

公司运作近一年,与投资机构或投资人交流、以及加上路演估计至少也有十几次吧,但我们少有上面的这类总结,更谈不上去深入剖析。由于投资机构或投资人的投资经验或者投资重点的差异,给出的意见可能会有差异甚至是相矛盾的,目前也都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结局。这很好理解,他们是以自己的经验和局外人不一样的视角给出的判断和建议。

对于我们,则更需要反思:

1.真正了解公司发展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尽信不如不信,最需要的是我们自己能够不忘初心。但初心又是什么?

2.针对以前投资机构或投资人的交流,我们没有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也没有足够让自己信服的讨论和分析结论。我们的竞争力、行动措施、未来演进等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商业计划书其实就是回答上述问题,总结现在的商业计划书。好的方面:

1.商业计划书最终可以优雅简洁地呈现出来,事实和结论相呼应。先抛开内涵和深度不谈,这点一直做得不错。

2.不管是否有想象空间,每次观点都是鲜明和突出的。从牛仔裤、洗鞋啦、玩偶大叔、到GaaS,以及曾经千亿级想象空间的小龙虾(现在还没吃到)。观点鲜明突出,值得肯定。

3.每次商业计划书都会燃气新的希望,至少让我们感觉没这么单调。从牛仔裤的稳步前行策略、洗鞋啦和玩偶大叔背水一战的准备、到GaaS的差异化新模式,每次让我们自己获得短暂的兴奋,至少有兴奋点。

但是,但是,冷静下来,这里是转折点,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商业计划书面向对象:首先是我们自己,然后才是投资者。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现状是我们也只是看了个热闹,投资者也没看到门道。这是现象!

2.商业计划书历史回顾:多数只是浮于表面,缺少洞察深度和内涵。这是原因!

3. 商业计划书结论来源:五看三定(五看:看客户、看友商、看行业趋势、看自己、看机会;三定:定战略控制点、定目标、定策略)。这8个关键点中的任何一个点我们都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也就是现在商业计划书表面的热闹更多来源于直觉,并非基于深入洞察和分析的结果。这是本质!

4.商业计划书的真相:以终为始,还是以始为终,或者说不忘初心,我们自己没想清楚。想想“物联网柜控服务专家”也只是个口号,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这才是真相!

最后,总结一下我对商业计划书的操作建议:

1.商业计划书本身的输出不是重点,当前的问题是材料写作、文字游戏、胶片美化等投入精力过多,导致“兴奋点”经受不住时间和投资者的考验。

2.需要聚焦在五看三定实际内容上,了解现象、分析原因、研究本质(深入分析/认真思考/有效行动,关注分析/思考/行动前面的副词),才能接近真相!这些投入精力过少,导致胶片上的大多数内容只是“图片”和“文字”。

3.下图中的每个单词如果都打开了揉碎了消化了,才算是真正的商业计划,这才叫把握战略方向。最后商业计划书水到渠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业感悟-浅谈商业计划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hy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