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标的颁布,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新增内容被首次提出,相应地,跨学科试题命题也受到了热切关注。湖北今年中考改革,是全省统一命题第一年,试题形式创新,在跨学科试题的命制方面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只有试题中出了跨学科相关的题型,老师和学生才会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去践行相关理念。所以这个新题型的出现是有很大意义的,只是相关题型的命制还需多思考探索。本文就湖北省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中的第18题做具体分析。
请看原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7676744/1a3e675747f4a549.png)
再看答案解析:
![](https://img.haomeiwen.com/i7676744/c85bc6ff5bd8a50a.png)
这道题很明显是语文与历史学科相融合的跨学科试题,指向的是语文中常考的考点——仿写,同时,学生需要调用一点历史知识即邓汝昌与大海的故事,运用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完成批注。
无情境,有点尬。新课标对跨学科试题提出了明确的情境要求: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抓住社会生活中常见值得深思的真实场景,创设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情景,设计多样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探究欲望。这道题的情境是“随文批注”,这是语文试题中老套的典型的万金油式的情境,与实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关联不大,有和无,区别不大。
无主题,有点尬。语文跨学科学习应该是以主题为中心,以主题的开发、实施、完成为基本过程,主题是跨学科学习设计的先导,是跨学科学习实施的基本条件。这道题是属于文学类文本阅读下的第18题,而这个文学类文本题目是《大海的声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我”去旅游时买了一只贝壳,卖家说这只贝壳能听到海的声音,“我”将贝壳带回家,又如此转述给女儿,女儿纯真地验证真相,这种说法是荒谬的。但“我”依然觉得这只贝壳很美好,它是想象的贝壳,文学的贝壳,诗的贝壳……这道题与文本的主旨关联并不密切这个跨学科学习没有大主题支撑,是微观层面的一个具体化探讨。
无效度,有点尬。我是非常理解出题者的苦衷的,因为省考第一年改革,要兼顾各个地市的学情,考虑教育的均衡,不可能一下子提升试卷难度,跨学科试题作为一个新题型,本身应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等高阶思维能力,是容易提升区分度的题型,所以很难一下子拔高难度。这就导致很难区分成绩中等和成绩拔尖的学生。
从这道题再看这次中考,可以得出结论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最大程度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基础教育越来越不具有选拔功能,人才选拔最终还是落在高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