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9日星期五农历正月初八大风
我知道今天该去单位值班了。但我没去。不想去。往年寒假也值班。有一年我去了。可是拿大门钥匙的师傅说,谁都没来过,只有你自己来了。师傅的话里没有嘲笑。但我当时还是觉得自己很傻。当然,我选择去值班,主要是为了逃避同学聚会。我怕同学来找我,恰巧那天单位轮到我值班。我就去了。可是那天并没有同学来找。
昨晚上还想着今天去值班的。想着值班的时候,可以坐在办公室里把笔记整理一下。五节课的笔记,该整理了。笔记内容很多。一节课的笔记我在大本子上写满了十六页纸,并且是正反面都写满的。得赶紧抄写整理了!
可是早上起来后突然就不想去了。
我看见微信群里的通知了。说近几天纪检科的下到各个单位检查值班情况。看那信息,是头儿复制粘贴发到群里的。复制粘贴的方式主要是让你相信,这不是他自己个瞎编的。我在群里还回复了“收到”。
在群里我并没看到任何人值班发的图片。
无聊。这是在上午某个时候突然感觉到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传染病。但我知道,当下,可能有许多人都体验过无聊。没事可做的时候人会感到无聊。如果我按照昨天的打算去单位值班,可能就不会产生无聊了。我会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抄写整理笔记。可是现在,怎么也不想动手。不知道想干什么。
风很大。据说有七八级的风力。屋外杨树上的吼声,筒子楼过道里头门帘上的木板撞击门板发出咣当声,不断地传进耳朵里。春天,就是多风的季节。
太阳很大很明亮。
我有些困。
我想趴床上睡一会儿。
午饭后,儿子也说无聊。
究竟什么是无聊?无聊会遗传吗?或者无聊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翻看以前的笔记本,突然读到以下的内容:
p.45有课的时候没办法无聊。我理解他们离不开惯性中被动的强制的充实,一旦没有课,没有了强制,人就像在真空中浮着,不知道该干点什么。(王小妮:《上课记》)
这是不是说,无聊来源于强制?
习惯了强制,等脱离开它的时候,我们就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强制就是无聊的来源。(之一)
“被动的强制的充实”。这个词语很能说明当前很多人的无聊的来源。
回想儿子从上学开始到现在他说出无聊这俩字为止的状况,我觉得上面那个短语就是对他的现实的描述。初中开始,不,应该是从小学开始,他就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强制状态。学习很大程度上是被强制性的学习,高中更是。每天在学校,所有的课程、作业都是在被逼迫的情形下去做的,都是老师安排好的,那是一种充实。那时候他很少说过“无聊”这个词。我还清楚,不光儿子一个人是这样一种状况,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在学校里他们拥有被安排的充实。但是,当脱离开那种被强制的环境以后,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不知道自己想干嘛了。无聊就是这样一种不知道自己该干嘛想干嘛的状态。
那么我的无聊也和强制有关系吗?
上班时间在很大程度也可以说是一种强迫的状态。我可能不喜欢上班,但我不得不去上班。并且上班时间很少有无聊的时候。上班的时候一感到无聊立马掏出手机,就不无聊了。相信很多上班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但今天我并没有去单位值班,按说我这是逃脱或者离开了强迫,理应不感到无聊的。可是咋就无聊了呢?
错了。我并没有真正离开强迫。被安排值班就是在今天,虽然我没去值班,但是正是因为今天没去值班,我才可能感受到了无聊。我只是没去单位值班,可是那个强迫依然存在。我内心依然受到要去单位值班的事情的影响。我不知道要干什么才能抵消掉这个影响。相反,今天我若如去单位值班了,我可能就没有这无聊的感觉了。
我已经习惯了一种强迫。当脱离开那种强迫,我就可能由于不安而不知所措。无聊就此产生。
我的无聊和我儿子的无聊,从本质上看,没有什么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