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南京博物院从天津征集到一件明万历官窑黄釉宫碗(图1)。口径17.5厘米,侈口、弧腹、浅圈足,通体施正黄釉。造型端压、釉色纯正、为典型的御窑宫碗。底书“大明万历年制”青花六字双圈款(图2)。

明宣德 黄釉仰钟式盌(玫茵堂藏)
黄釉瓷器在明代是皇家的专用品。每年皇帝祭祀地坛要用本朝制作的黄釉瓷器。明朝宣德年间出现一种口沿外撇,腹部宽深,外观端重而又实用的碗,因多为皇宫所用,故称作“宫碗”。这种优美的形制几乎贯穿整个大明朝,无论造型还是釉色都异常精美。著名古陶瓷鉴定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在其专著《明清瓷器鉴定》第六章第三节中对明万历黄釉瓷器有专门的论述:“黄釉一其釉色浓深,釉面肥厚……所见碗类……有刻划纹饰的,亦有光素器。”在南京博物院众多官窑瓷器中,明代的宫碗特别是黄釉宫碗买属罕见。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盘,高4.2cm,口径26.2cm,足径16.5cm。故宫藏
盘口微撇,弧壁,盘心略内凹。通体青花黄地,其法为先烧制出青花折枝花果盘,然后于花纹外白釉地上涂满黄釉,使浓重的青花与油亮的国内一线拍行秋拍藏品征集黄釉{一叁壹}〇一;柒一,叁〇〇肆形成鲜明的对比。此盘里心绘折枝栀子花,内壁绘石榴、柿子、葡萄、莲实纹样,外壁有缠枝花一周。外底白釉上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
娇黄釉于成化时始出现,但数量较少,到弘治时取得突出的成就,器物以盘碗为主。弘治朝官窑瓷器以娇黄釉最为著名。这件青花盘就是以娇黄釉涂地,使鲜丽的娇黄与深艳的青花相映成趣,是一件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黄釉在明清两代皇室中的使用是有规定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据史料考证,在明代皇宫中,器里外都施黄釉的瓷器为皇太后、皇后的用具;皇贵妃则用器物内壁为黄釉,外壁为普通透明釉的器物,贵妃用黄釉绿龙器或黄地绿 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贵人则不可以用黄釉器。因此我们在投资黄釉瓷的过程中,对认知黄釉瓷的种类很重要。不同的黄釉瓷代表不同的等级,但我们同时还要从稀有性上进行投资。
在黄釉瓷市场中,比较常见的明代黄釉瓷品种主要有单色釉黄釉盘、黄釉青花器、黄釉绿彩瓷。 明代黄釉青花器是在青花瓷器的纹饰之外用黄釉满填作底色,再经二次烧成。此品种从宣德传至嘉靖时期,弘治时的黄釉青花盘,其黄釉凝厚光亮,青花色调黑蓝,器型及纹饰与前朝基本相同。青花色调宣德、成化的色重,正德青花与弘治相似,但青花色泽仍显黑蓝。
明代黄釉瓷在市场中的总量相对来说还是很少的,能现身拍场的更是少之又少,而此类器物身上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不平凡的经历给收藏增添了乐趣,其升值空间不可限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