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静文和琳同是经济系金融学专业,自找工作以来,投的简历都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从未想过要去支农或者支教,到农村去,能干什么?
四年的大学时光,静文倍加珍惜,可以说每一寸光阴都没有虚度,她喜欢自己的金融专业,喜欢文学社,一有时间就去泡图书馆,参与社团活动,学习成绩更是突出,每年都拿到国家级或校级奖学金,大学四年,她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很少向家人伸手。她沉浸在这个美好的伊甸园,为自己编织着美好的未来。大三的时候,她开始着手准备考研,朝她梦想中的学府努力,为此还放弃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资格。然而,理想之门并没有为她打开,考研的失利让她与名校失之交臂。
那一刻,静文如梦初醒,泪如雨下。她在宿舍的床上躺了一天一夜,没有吃饭,也没有睡觉。次日,琳把她从床上拉起来,逼着她把食堂打来的早餐吃掉,而静文呆坐在床上,又开始流泪了。
“要是哭有用,咱俩一起哭,姐姐我也没考上,考不上研难道就不活啦!”
“怎么活?出路在哪儿?破釜沉舟,现在没舟可以度我了……”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次咱们输了,输了就得认,又不丢人,我就不信,世上有路千万条,还能没有一条是咱们的吗?你赶紧起床,把早饭吃了,和我一起到网上投简历去。再错过这一波,就真的没戏了。”
听了琳的一席话,静文心里微微一颤。她下了床,胡乱的扎了扎散乱的头发。去洗手间洗了把脸,看着镜中的自己,一夜之间,竟变得自己都快不认识了,昔日眼睛里自信的光芒荡然无存。她拍了拍脸颊,让自己振作一点。琳说的没错,错过这一波,就真的没机会了。
静文吃早饭的时候,琳已经把电脑打开了,她把自己这几天搜集的内容都收藏了,打算和静文一起分析一下。两人经过一上午的搜集整理,确定了几个方案:招聘应届生的银行只有西部的省份了,如果不嫌偏远,可以报考试试;几大证券公司也都招聘结束,还有几个中小型的可以试试;保险公司门槛最低,最后不行就去做保险。
简单吃完午饭,两人就开始完善自己的简历。琳是独生女,家在皖南的一个小城。她不打算去西部,要不留在学校这边的城市发展,要不就回家乡的城市。供她选择的就是证券,保险这类。她毕业实习时争取到了市里的一家证券公司,也可以一边实习,一边寻找机会留下来,所以她的压力并没有太大。静文则不一样,她是家中长女,是弟弟妹妹的表率,也是家人的指望。她现在压力很大,动力却不足。在看完这些招聘岗位之后,她投了西部地区的银行,也投了东部沿海城市的保险公司,在自己家乡的省会城市和学校所在城市还投了几份证券公司。有种病急乱投医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天,她们就是在投简历、等待、看通知、准备笔试面试材料中度过的。
后来,静文去省会城市面试,又转而去了西部考试、面试,她刚回来两天,下一步准备去沿海城市的保险公司看看。现在听到琳说的“三支一扶”,她竟一时语塞。
“琳子,你打算报吗?”
“报,为啥不报呢?这不是又多一条出路。不过这个也是要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培训等一系列流程,和公务员考试模式差不多。”
“你考上了会去吗?”
“没想那么多,先考上再决定去不去。”
静文觉得言之有理,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可以挑挑拣拣的吗?等有资格挑选的时候再挑吧。更何况,支农或者支教,从深层意义上,它不正是所讲的反哺吗?自己出生在农村,了解农村现状,如果在农村探索出一条路,也算是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有所回报。
“那就试试吧,我晚上回去就去看招生简章,即要报名,还是认真准备一下。”
报名时,静文选了沿海城市下面的小镇支农,琳报考了家乡的乡村支教。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是静文大学时光里最忙碌的日子,三支一扶的考试时间紧促,她要先把论文初稿写完,再准备“三支一扶”的考试,还要留意市里的几场招聘会,虽然前途渺茫,但多试试总是希望更大。
三个月后,琳收到了支教岗位的录取通知,静文收到了市里一家证券公司的offer,也收到了那条支农岗位录用的短信。她的论文不仅顺利通过,还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无论多少,都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喜悦。昔日静文目光里的自信又回来了。现在才是她做出选择的时候,历经这段时间的学习、了解,此时静文的认知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她觉得两年的支农将是人生中难得的体验,更何况这个机会也来之不易。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