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由南宋洪迈所作,堪称宋代笔记小说中的出类拔萃之作。被誉为是补《资治通鉴》之不足、集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之精粹珍品。

*士之处世【原文】
士之处世,视富贵利禄,当如优伶之为参军,方其据几正坐,噫呜诃棰,群优拱而听命,戏罢则亦已矣。
见纷华盛丽,当如老人之抚节物,以上元、清明言之,方少年壮盛,昼夜出游,若恐不暇,灯收花暮,辄怅然移日不能忘,老人则不然,未尝置欣戚于胸中也。
睹金珠珍玩,当如小儿之弄戏剧,方杂然前陈,疑若可悦,即委之以去,了无恋想。遭横逆机阱,当如醉人之受骂辱,耳无所闻,目无所见,酒醒之后,所以为我者自若也,何所加损哉?

【译文】读书人为人处世、看待富贵利禄,应像戏剧演员扮演军官。当他身凭几案、正襟危坐、哇哇啦啦发号施令时,众演员拱手而立听从他的命令,一出戏演完,一切也就结束了。
见到豪华艳丽的场面,就如同老年人对待应时节的景物。拿上元、清明节来说,正当年轻力壮的人,昼夜出游,似乎唯恐时间不足;彩灯收了,鲜花凋零,就一副懊恼的样子,长时间不能忘怀。
老年人则不然,不曾把欣喜、忧戚一直放在心上。而对黄金、珠宝、珍贵器物,应当如同儿童做游戏,当那些东西杂乱摆在面前时,看似喜欢的样子;倘若丢下它走开,一点也不留恋。

遇上强暴无理、设计陷害的事,应当如同醉酒之人遭受辱骂,支着耳朵什么也没听到,睁着眼睛什么都没看见;酒醒之后,我还是原来那副老样子,又有什么损害呢?
【简析】这是引导人处世之术,读了很受益。
* 苏子由诗【原文】
苏子由《南窗》诗云:“京城三日雪,雪尽泥方深。闭门谢还往,不闻车马音。西斋书帙乱,南窗朝日升。展转守床榻,欲起复不能。开户失琼玉,满阶松竹陰。故人远方来,疑我何苦心。疏拙自当尔,有酒聊共斟。”此其少年时所作也。东坡好书之,以为人间当有数百本,盖闲淡简远得味外之味云。

【译文】苏辙在《南窗》诗中写道:“京城三日雪,雪尽泥方深。闭门谢还往,不闻车马音。西斋书帙乱,南窗朝日升。展转守床 榻,欲起复不能。开户失琼玉,满阶松竹陰。故人远方来,疑我何苦心。疏拙自当尔,有酒聊共斟。”这是他少年时代的作品。苏东坡很喜欢这首诗,认为在人世间应当有几百本流传,因为它风格闲淡简远,有种超越语言文字的情味包含其中。

【简析】我看过一个七岁孩子的书法,写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字,惊为神性书法作品。看了那个书法,成年人都脸红。与苏辙少时文章的优秀有相同处。上面的图片就是,看看吧,评评是不是这样,反正我这个成年人是写不出这么优异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