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谁都想养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为这事,从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我们就开始积极准备着。从妈妈在孕期的营养膳食到人身安全呵护,再到妈妈在孕期的好心情营造,还有对胎儿的爱抚、说话等交流互动。我们花费太多的心血和努力了,我们无愧于父母这个身份。
可是等到孩子出生后,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养育过程(六岁以前)中,我们有时不知不觉就犯了一些错误。而这其中有一些错误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致使今后他想改过来都极其困难。出现了老话说的“三岁看到老”的现象。
什么错误是我们要尽力避免的呢?在今天的分享,我的答案是错把掌握某种技能当作判断孩子智力发展情况的标准。
对此,很多人在培养孩子的智力时,以为给孩子一些信息,孩子接收了这些信息,并且经过反复练习,最后就能培养出一种聪明的孩子。比如有的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就开始教宝宝背唐诗、认字、数数等。
这样的结果,也许孩子比别人更早地掌握背诗、认字、数数等技能。但是,靠外部不断地刺激孩子,如同拓印般使这些信息在孩子的大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培养方法跟训练狗狗听懂人的指示有什么差别呢。训狗时,如教狗狗听懂“握手”的指示,我们不就是握起狗狗的前爪,然后不断地重复话语“握手”吗?最终,狗狗形成外部条件反射,只要一听到我们说“握手”时会伸出前爪。
就像狗狗听懂却不能明白“握手”代表着友好的意思一样,宝宝虽然会学会背诗,但不能感受诗歌的情感。这样培养出来的宝宝,你真能肯定他的智力就高吗?
发展孩子的智力根本就不是从培养孩子掌握技能开始。如果我们真正去观察孩子与生俱来的举动就会发现:关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应是从感觉开始,再发展到用概念来固定、清晰、加深感觉,最终具备理解世界的能力。养育过孩子的父母都会发现,宝宝一来到世上,根本不需要人教,他就会主动把手摸到的东西抓塞进嘴里。对于世界的认识,宝宝是从口的感觉开始的。
如果你的经验没有体会过冷热这两种感觉,又怎么能理解词汇概念中温度的低与高!相反我们都有过经验,那些我信能快速记忆和理解的知识往往是我们有所体会过的。比方说,什么叫公正,你读再多的法理学书籍可能都无法真正地理解。但是,当你在一个诉讼案件中感受过法官审理案件的公正时,再看它的概念时,你立刻就能理解什么叫“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培养孩子的智力,我们要做的是肯定儿童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行为,并创造这样的条件和环境。同时,在孩子感知事物时,帮他形成概念。比方说,在保护他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当他的手去触碰冷水感受到冷时,帮助他配对“冷”的词汇;而他的手放进热水里感受到热时,则告诉他“热”的词汇。说到感觉,除了触觉,还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让孩子全方位地感觉世界,拥有一颗灵敏的心。
总之,在宝宝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发展孩子的智力方法,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空瓶子,然后拼命地往里面灌输东西。更不是像训练狗狗那样进行高密度的重复式训练。而是创造条件与环境,让孩子在安全的天地中,用他的眼耳鼻舌身去看听闻尝碰世界。如同哲学说的那样,先从感性认识世界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至于掌握技能,在孩子掌握了理解世界的能力后,学什么都是事半功倍的事。就像金庸小说里描写的,学会了九阳神功的张无忌,再学乾坤大挪移、太极剑法等武功绝学,那就都是半小时就能学会的事。否则,一味地机械模仿学习,只是鹦鹉学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