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教《商的变化规律》都感觉课堂上孩子们一点就会,可一遇到变化性的题目就乱了手脚,于是,今年再教这节课时,我尝试换一种方式。
上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做一组题目:
16÷8
160÷8
320÷8
做完后,我不急着让他们交流题目特点和呈现的规律,而是让他们先观察题目,再尝试自己创造一组具有类似特点的题目,经历这样的过程,孩子们对题目的特点及内在规律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表达起来顺畅多了。(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接下来,第二组题目
200÷2
200÷20
200÷40
由于有了第一组题目做铺垫,孩子们也很顺利得出了结论。(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这时,我没有按教材的编排继续商不变规律的探索,而是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刚才都是其中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发生变化,如果两个数同时发生变化,商又会怎样变化呢?自己先想一想,再动笔试一试,看看有什么发现?
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表达方式各有千秋:有用文字阐述的,有用算式说理的,但绝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不止一种规律。
1、两个数的变化一致但大小不一时,例:被除数乘8,除数乘4,商会乘(8÷4=2)。很多孩子在表述这种规律时,感觉说不清楚,我建议他们举例说明。通过举例,他们都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两个数的变化相反时,例:被除数乘4,除数除以2,商会乘(4×2=8)。
上述两种变化以前做变式题时很多孩子会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为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避免此类现象发生,我又补充了一道变式题:如果被除数乘3,除数除以2,商会怎么变?果然不出所料,马上有人抢答:商应乘5,我不露声色,只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验证。很快,孩子们就有了两种验证方式:说理法代表思齐同学说,被除数乘3,商也会跟着乘3,除数除以2,商反而会乘2,商先乘3,再乘2,等于乘了6;举例法代表九方同学方法更简单:6÷2=3,根据题目提供的变化变成:18÷1=18,商由3到18,乘了6。
3、两个数的变化一致且大小相等时,如:被除数乘(或除以)3,除数也乘(或除以)3,商不变。有了前面两个稍复杂的规律,孩子们对商不变规律的总结轻而易举。
我又引导他们考虑0的特殊情况,这样满满的一节思维体操,让孩子们兴趣盎然。
商的变化规律重在于不变中找变化,在变化中寻不变,通过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发现,并及时提炼,让他们充分理解商与被除数、除数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函数思想,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