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尔·马尔丹在他的代表作《电影语言》中说:“电影是通过画面讲述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画面”、一个是“故事”。所以,这里要说的最少必要知识就是指这两个方面。
画面
先看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5689/c63d030faa0c3b4c.gif)
请问当画面切换到那个老人时,你的关注点是什么?
对是耳朵。我们观察动态画面时会习惯的去寻找之前出现过的东西。
再看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5689/967bc281db1ca219.gif)
玩具小鸡真的在动吗?其实没有,我们也都知道,但在心理上我们会认为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再看下面这幅漫画: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5689/9207460c6ecb1ef2.png)
漫画完全表现了猫的所以特征吗?显然没有,但我们还是会认为它是一只猫,这种认为靠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和完形,而这种心理上的补偿和完形就是著名的格式塔原理。
格式塔原理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为什么提格式塔原理,主要因为这个原理在视觉艺术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电影。
比如电影镜头中,景别由近景切换到中景或者全景的过程中,当近景画面呈现出一把沾着血的刀时,画面切换的全景的时候,我们就会不自觉的在画面中寻找那把刀。
再比如电影中的蒙太奇,尤其是叙事蒙太奇,它能够通过剪辑的方式将并不连续的事件表现为连续,并清晰的表达一个主题。
比如电影要表现上班迟到,导演不用将迟到的整个过程拍下来,而可以通过四个简单片段来表现,比如焦急的表情、看表、匆匆的脚步、到公司后的场景。看到这四个片段,我们再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就会在心理上补全电影中未发生的画面。
台湾导演杨德昌的电影《一一》中有一个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片段,儿子杨洋想学游泳,一次自己一个人跑到了学校的游泳池,镜头画面告诉我们游泳池只有他一个人,然后杨洋跳进了比他身高还深的游泳池,接着这个画面就在一段挣扎声中结束了,没有继续告诉我们杨洋跳进泳池后发生了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5689/18c6d90faf27cb04.png)
这个时候我相信大部分观众都会把心提到嗓子眼,非常想知道杨洋到底有没有发生危险,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非常关注电影中杨洋的信息。
这就是格式塔效应的一种衍生表现,即通过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原本连续的时间轨迹,人为的切断,然后创造出疑惑、恐惧、期待等情绪。
好的电影之所以能够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就是通过人对画面的格式塔心理,让人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不断的产生期待,不知不觉中就看完整部电影。
关于画面就先说到这里,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另外一内容:
故事
电影是通过画面讲述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这里我们不谈故事内容的好坏,我们只说说电影讲故事的方式。
电影故事基本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情节推动,一种是人物推动,情节推动的电影像《盗梦空间》、《敦刻尔克》、《火星救援》等,都是基于故事情节的演变来推动人物故事的发展。
还有一种是人物推动,比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都是人物内心的变化在推动故事的发展。
这两种形式都是围绕人物,所以好的电影主要看有没有创造出好的人物。
那电影是怎样塑造一个好的人物呢?
主要会通过三点,分别是人物的生理特征、社会特征和心理特征。
生理特征很简单,就是这个人物的性别、长相,社会特征主要是指人物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心理特征主要是指人物的道德标准、行为习惯。
当电影中交代了这三点,这个人物就有了立体感。
试想,如果你坐在咖啡厅里,看到对面桌上坐了一个人,如果你只观察他的长相,可能只能了解他的一些生理特征,但如果你知道他身上穿的衣服是某时尚品牌男装,这个时候你会认为这个人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接着你又发现他一直在看雷·达里奥的《原则》,这个时候你可能判断这个人在行为上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比较高···
这个判断可能并不严谨,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会发现电影中人物出现后,电影会像剥洋葱一样,把这个人物的信息一点点说出来,然后观众就会在获取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不断了解人物,然后慢慢熟悉人物,最终理解人物,并跟着人物哭,跟着人物笑。
比如之前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什么我们会为徐峥扮演的程勇感动,不光是他为病人买药,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物在我们内心被成功塑造了出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5689/ab4a1bd605792c02.jpg)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说下故事另外一个核心:冲突。
什么是冲突?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部电影在一开始告诉你,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却担任某上市公司的老总,你会有什么感受?
我想大部分人会有一个期待,这家公司一定会出问题。这种期待产生的原因就是冲突。
徐峥扮演的程勇在故事之初只是个唯利是图的小商贩,而最后变成了一个不图利,只为救人的人,这就是我们为之感动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冲突给电影带来的效果。
电影如果没有冲突就一定不是一部好电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漫威系列的电影我们都知道,好人最后肯定能打败坏人,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看,除了视觉效果外,吸引人的就是反派如何先将他们打趴下,然后他们又怎么克服了种种困难打败对手。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个冲突在促使我们一直观看下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5689/10dc78f395dbb8ca.jpeg)
好了,关于看懂电影的最少必要知识我们就先聊这两点,后面有机会再谈其他内容。
最后做个总结,本篇主要谈了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格式塔原理。通过这个原理我们不难发现,电影画面之所有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除了画面本身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观众在格式塔心理下产生的期待,这种期待并不容易被觉察,但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观众。
另外我们还谈到故事,电影本身就是在讲故事,而电影故事和文学作品的故事类似,都要有人物,而且人物都要有个性和特点。
这个个性和特点还不能一成不变,因为人物个性和特点的变化是故事情节推进的主要动力。
人物个性如何才能不一成不变呢?这就需要冲突,有了冲突就给人物性格和特点的变化找到了依据,从而使整个故事更加饱满和富有张力。
这就是我想说的两点必要知识,希望对你有用,不足之处欢迎交流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