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一直都是用来打发时间的利器,它让人稍稍用些脑,又不至于让人用脑过度而心生厌倦。在轻松快乐中,便消磨掉了许多无所事事的时间,而读过之后的所得,也许主要是轻松快乐吧。这或许是种偏见,但是这种偏见却似乎异常地顽固,直到现在也没有碰到能够打破它的事实。
这几天闭关修炼,修炼的过程中,就带了一本《解忧杂货店》,打算用来驱赶充斥在枯燥安静的房间里,那种缓慢而压抑的时光味道。没有看过简介,仅仅凭名气选中了这本书,本以为东野圭吾是优秀的推理小说作者,那么这本书必然也是本优秀的推理小说。谁知道它不是,它既不是推理小说,它也并不是怎么样的优秀。
当然,我很理解作者的难处,推理小说作为小说的一种形式,已经存在很久了。这种小说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先发案再破案的主线,推理小说家们在这条主线上不知道薅掉了多少头发,喝掉了多少咖啡,才构造出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又似乎很确定的陷阱,让读者们的思考在陷阱间跳舞,而在识破陷阱的过程中获得快感。但是再愚蠢的猎物也有会厌倦了同样陷阱的那一天,当写无可写,编无可编的时候,即使薅光了头发,喝光了咖啡,也很难再让猎物上钩了。
故事不好编,那就在讲故事上做文章,不只是《解忧杂货店》,也不只是推理小说,许多影视作品也碰到了如此的难题,编出不同套路的故事越来越难,也只好在讲故事上动脑筋。让读者或观众在光影、色彩、声音构成的展厅里获得感官的快乐,在正叙、倒叙、插叙构成的迷宫里获得思维的快乐,这种办法逐渐变成了许多作家、编剧、导演们热衷的办法。读者们、观众们也常常对这类作品赞不绝口,但是这种赞不绝口,有多少是出于“我看懂了,你没看懂”所获得的所谓成就感呢?而阅读的快乐,也从看出了意义逐渐让位给了看懂了套路。
《解忧杂货店》自然也有它的意义,不过这里面那点温情的意义,对于一部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来说,太过直白浅显了一些,也太过苍白刻意了一些。至于讲故事的套路如何,看不懂的人自然觉得艰深,而看得懂的却完全会是另一种看法了。而用超自然、不现实的套路来讲故事,“看似不可能,又似乎很确定”也就无从谈起了,对于以著推理小说而闻名的家来说,这无疑是种失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