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职读美国硕士是什么体验5-成就

在职读美国硕士是什么体验5-成就

作者: 付小仙Foley | 来源:发表于2021-10-22 17:05 被阅读0次

    很多人问过我,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在校教育硕士学位到底给你带来了啥?

    硕士学位没有帮我找到更好的工作,没有给我带来教育部认可的学历提升,没有让我认识同学或老师,反而实现了从高管到幼师的“断崖式”切换,十几万学费2000多小时的学习时间好像读了个寂寞。

    不全是。表面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变化。就像冰川,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好像没什么变化,下面下的冰块则一直在长大。

    形成教育观

    你有没有过在纷繁复杂的教育倡导中无从选择的体验?

    英语学习越早越好才能抓住语言敏感期 vs 英语学习不能太早否则会干扰母语学习。

    幼儿园的时候应该学拼音不然一年级跟不上 vs 幼儿园不应该学拼音不然到了小学没有兴趣。

    幼儿园阶段不要用学习APP对视力不好 vs 幼儿园阶段就应该开始借助学习APP打好基础。

    孩子挑食可以不用管大了自然就好了 vs 孩子挑食要尽快干预以免营养不良。

    关键是两种相反的倡导都有理有据,好像都对,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

    不仅家长面对各类育儿倡导无限迷茫,老师们面对很多教学策略一样困惑。

    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否则破坏良好进食习惯 vs 吃饭的时候可以讲话以便促进孩子自然交流。

    坐着上课的时候要背挺直手放膝盖帮助肌肉发展 vs 小朋友可以想怎么坐就怎么坐。

    班级里应该贴上个人成就表用于激励 vs 不应该贴成就表以免外部激励弱化成长型思维。

    ……

    这串“vs单”可以列的像马拉松一样长,家长们和老师们该怎么选?

    没有成型的教育观做支撑时,很难在上述看似矛盾的观念中作出选择。教育观是你怎么看待教育,怎么看待教学,怎么看待学生,认为哪些教育方法是对的/哪些方法有问题。是关于教育的底层操作系统,“VS单”则更像是解决某问题的APP。操作系统出问题,再好的APP也跑不起来。

    教育观是“被别人的观点牵引”到“自己引领自己之间”的分水岭。教育观不帮助你找到问题的答案,教育观帮助你理解问题本身。

    读硕之前,我在教育领域工作了十年,80%以上的时间都在为紧急问题想短期解决办法,感觉是在处处bug的操作系统上试APP,这个APP不行,卸了换一个,APP跑不顺,先勉强用着,撑不下去再说,周而复始,浪费大量时间尝试不同的APP。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修补系统本身的bug,或者换个系统。在硕士学位中学习了大量的教育理论和研究之后,我开始对教育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且对个人的判断越来越笃定。

    记得读研期间给朋友发过一句话,

    “这个硕士项目让看到了以前模糊觉得正确的理念的科学证明过程”。

    “那不是没学到新东西?”

    “确实没学到新东西,不过对老东西的判断更坚定了”。

    当你能够对各种教育观念做出自己的判断并敢于坚持自己的判断时,你就能避免在表层方法上的来回拉扯,快速抓取问题本质,拿出系统的解决方案。个人操作系统不能代表教育观的全部,教育观却涵盖了所有的操作系统,个人教育观成型的过程就是操作系统不断升级的过程。我很庆幸这个硕士项目帮我配置了强悍稳定的操作系统,为搭载适配APP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提供方法论

    不管是育儿还是教学,没有教育观肯定不行,只有教育观远远不够。你肯定不指望一个没有APP的电脑空机能帮你组织一个在线会议,MacBook最新款也不行。有了教育观还需要有方法论,也就是人们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解决问题。在教育的语境里,就是知道要怎么教养自家孩子,怎么教班里学生。

    9年前,我的第一堂课少儿英语课,给6个3-5岁的小朋友上第一堂英语启蒙课。我在教室前面上蹿下跳边说英语单词边做动作,下面的小朋友丝毫没有反应,2分钟后一个小男孩大哭了起来,妈妈只能把他带出教室,3分钟后受这个小男孩感染,半个教室都哭了起来。不到5分钟,我匆忙结束了本计划15分钟的英语课。这是从教生涯第一次出现学生中途退场。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小朋友15分钟都坐不住?理论上讲,TPR(肢体动作反应)教学应该适合低龄小朋的,为什么小朋友不买账?那时的我,已经教过7岁到30岁的学生英语,每堂课学生都嗨到不行,下课铃响了也意犹未尽,教学成果显著,没想到会在看家本领教学上遭遇滑铁卢;那时的我,还不明白幼儿依赖感知运动学习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教育观)并不能给我提供上好一堂幼儿英语启蒙课的方法,也不能告诉我如何快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方法论)。

    之后很多年,我一直保持着对幼师工作的高度敬畏和痴迷。一有机会,就去幼儿园教室里听课,反思,找幼师交流,找小朋友交流。断断续续地在工作之余去幼儿园代课。我学习了简笔画,唱歌,律动,讲故事,手工,脸绘,儿童友好用语等一系列教学方法,感觉自己可以到幼儿园课堂里上岗了。真正上岗后,发现需要每周40小时面对同一批小朋友,需要为小朋友阶段性的全面发展负责的时候,我很快就黔驴技穷。

    阶段性发展目标怎么定?参考美国幼儿教育标准还是中国教育标准?

    怎么评估学生的发展?

    怎么布置环境?

    怎么带小朋友收纳整理?

    怎么教小朋友应对各种情绪?

    好在,硕士课程有一整套完善的方法论帮助老师应对以上问题。

    这些方法论不仅对老师很有意义,对家长育儿也很有帮助。

    精进技术

    有了方法论,能不能用好这些方法取决于技术。就像知道了游泳的技术,想要会游和游好,必须下水反复操练。学生年龄越低,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含量越高。在幼儿园班级里,当一个小朋友就是不能坐在地毯上好好听故事的时候,当一个平时开朗的男孩忽然拒绝参加班级时装秀的时候,当两个小朋友为了谁站在队伍第一吵的哭鼻子的时候,讲道理可是没有用的。小朋友们听不懂大道理。有的时候一句话说出来小朋友听不懂,换一个字小朋友又听懂了。一次,教完小朋友搭帐篷,我说“我们一起把帐篷挪到旁边吧”。Andy眨着大眼睛,噘着嘴问“老师,什么是挪”。我又说“我们一起把帐篷抬到旁边吧”。小朋友们懂了,欢快地去抬帐篷。

    教学生就是不停操练观察的技术,说话的技术,记录的技术。不停操练,直到熟练到像童言童语翻译机一样一秒识别小朋友一噘嘴一抬眼背后的诉求,像AI词典一样精准调取这个小朋友认知范围内的用词,像智能相机一样快速抓取每个小朋友的成长瞬间和发展阻碍,技术就变成了艺术。我以前觉得,那些轻声细语一句话就让小朋友就像领了圣旨一样开心跑去执行的老师都是艺术家,掌握的是类似玄学的本领。学完硕士之后明白,不是玄学,不是巫术,而是炉火纯青的技术让教学艺术家们始终温柔坚定。

    做家长和当老师有很多相通之处。现在知道,小时候我妈常说的“屁股一撅,就知道你要拉什么样的屎”说的也是育儿技术,这个技术基于大量的信息收集操练,在信息中寻找规律的操练,最终掌握了童言童语翻译技术。

    职业选择面更宽

    读过择校篇的朋友知道,我读硕士之前一直想读数据分析专业,想去教育互联网公司玩弄时代浪潮(有兴趣的话可以看在职读美国在线硕士全体验1-择校 - 简书 (jianshu.com)),那时候觉得最酷的事情莫过于做中国版的high tech high或Coursera。转到幼儿教育硕士方向之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跟互联网浪潮挥手告别,幼儿教育硕士通常不通往教育互联网的工作机会。我在国际学校当了一年半的幼儿园主班老师,硕士项目也顺利收尾。当时有了看其他工作机会的想法,因为当老师对我来说太闲了--每天准点上下班每年工作180天(国际学校除了寒暑还有春秋假)且并不能很好利用我过去做管理的背景。这样的工作强度对于边工作边读研很理想,对于没有读硕任务的我来说养老感很强。

    一天刷微信,无意间看到某头部早教互联网公司招教研总监的信息,JD和我的简历高度吻合。我打探了一下情况,机会居然很好。在我埋头啃食幼教知识操练教学技术的近两年里,教育互联网的风已经刮到了幼教领域。这家公司拿到几家头部VC的投资,已经完成B+轮融资,创始团队背景强悍作风靠谱,工作氛围灵活上进,是互联网教育领域早教赛道上冲击IPO的种子选手之一。我果断投简历,利用寒假去北京面试之后拿到offer。紧接着从学校离职,无缝衔接到北京开始了互联网教育的工作。

    到了北京之后,我才知道我是公司创立以来招的第一个从没在互联网也没在商业机构工作过的总监,且以35岁“高龄”空降,打破了教育互联网招人的常用路数。我反思过凭什么?最后总结下来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既有幼儿教育理论基础,又有一线教学经验,同时具备管理能力。这样的复合背景在中国人才池里非常少见。如果没有幼儿教育硕士学位,我不可能在35岁的时候从早教这个细分赛道切入互联网教育。

    二是,不被主流职业观念束缚。都说35岁是职场价值急速下跌的开始,过了35能保住老机会就不错了,就别再想新机会了,互联网尤其如此。都说每个公司最好待满两年,频繁跳槽会让HR怀疑稳定性。这些“都说”系列听起来很耳熟吧。在我考虑离职的时候,来自朋友的反对声音很多。我当时在中国幼师这个行业里已经走到金字塔夹,类似“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机会以后未必有,在这所国际学校可以轻松体面地工作到退休,为什么要往强度大环境遭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互联网跳。我知道大家想阻止我往火坑里跳。对于这些善意中肯的建议,我心怀感激,坚决不听。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回避火坑的。世界变化这么快,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不会因为未来可能的糟糕放弃此刻能够到的美好,35岁不会,53岁也不会。糟糕那天到来的时候自然有办法,车到山前必有路。

    总结下来,这个幼儿教育硕士让我形成了教育观,了解了方法论,掌握了教学技术,大大拓展了职业发展的可能性,让我在幼儿教育这个领域里底气十足地扎地更深,走地更远。读这个幼教硕士是我这辈子目前为主最超值的一笔投资。经历了2021年8月中国教培行业的地震之后,我依然觉得这是最超值的一笔投资,依然庆幸自己以业内人的身份赶上了这场行业巨变。我喜欢玩长线徒步,发现不管是徒步还是职业发展,人越少的路,风景可能越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职读美国硕士是什么体验5-成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qh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