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当你很会忍让,别人就会挤压你。
研究国际关系的专家经常用一个词,叫「极限施压」。
意思是说两个国家处于同一个空间中,相互的博弈和较量,例如:C国会假设大家应该友好共处,合作共赢;但A国则认为只要没明说,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施压,增加自己占有的空间。A国会一直地往前推进,直到探到对方的底线,受到反击,才会回撤,但明天又会故技重施。这就是「极限施压」。
挤压他人,没有成本,所以他们做了。这种关系状态,其实也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你弱,他就强;你退,他就进;你不争取功劳,他就会抢功;你不主动,就会被挤压。
舆论优势、利益、像是没有主权归属的土地,国际上的惯例是 “先来先占” 。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永远只是特例。
关系里善于迁就的人,往往不懂得保护自己应得的部分。
他们内心希望别人基于公平的原则,来照顾自己。
但往往,他们都会被这种「挤压」所困扰和伤害,接着对人感到失望,对人际关系感到害怕。
成年人需要了解的社交规则的真相是:
能帮助你的,能守护你的,往往只有你自己。
习惯忍让迁就的人们,如果想要走出被攻击的命运,要先放弃 “会被人看见和照顾” 的期望,先自己看见自己——
了解自己的利益诉求;
说出自己的利益诉求;
维护自己的利益诉求。
002不迁就的人,经常说了算
回到人际关系中,人们之所以觉得自己被挟持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甚至有人会羡慕为什么那个人这么有 “号召力” ,能够撬动大多数人听他一个人的话。
背后的原因,不是自己太没有主见,也不是对方多有吸引力,只是他更在乎自己的利益,他更不愿意让步。
在「可做可不做」的空间里,有人站住了立场,就相当于替其他人选择了。
003让你放弃自己的利益,只需随便一个理由
你会不会生气,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人这么不知羞耻地要求你做这做那的?
而更气愤的是,自己还不争气地接受了。
你会怪自己软弱,没学会拒绝。
但其实这可能是大家都会有的毛病。
研究发现:人们接受无理的要求,仅仅是因为对方给出了一个理由。
注意,无论这个理由多么不合理,都是有效的。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艾伦·兰格就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他找了一个复印店,有一群人排队复印,他想知道怎么样才能顺利插队。
插队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一般人应该挺反感这种行为。
第一次实验,他对排队的人们这么说:我有5页纸需要复印,能不能先让我复印一下?因为我有急事。
94% 的人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次,他的说辞变成了:
我有5页纸需要复印,能不能先让我复印一下?
他并没有解释自己要插队的原因,结果也可想而知,仅有60%的人碍于颜面答应了。
这样的对比显而易见:有没有一个可信的理由,对于人们的判断非常重要。
但有趣的是第三次实验,他又换了一个说法:
我有5页纸需要复印,能不能先让我复印一下?
因为我要复印几页纸。
你可能会想:这算哪门子理由啊?
而结果是,有 93% 的人答应了请求,跟第一次的实验结果差不多。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
如果要人接受一个不合理甚至是不道德的要求,有时候并不需要特别好的理由,只需要有一个「理由」就可以。
有同事会把他的工作扔给你做,要求你给她顶班,其实是想早点下班去看演唱会,或者是不愿意干这累活。
同事和上司让你加班,理由是 “你单身又没事干” ,或者 “你在出差又不用晚上回家” 。
亲戚让你春节给孩子补课,因为 “你是大学生懂得多” 。
出轨的丈夫想挽回婚姻,往往说 “我不想你离开我” ,妻子就会心软。
只需要随便给一个理由,你理性上也知道这个理由很拙劣,但很可能鬼使神差地答应了。
并事后为此懊恼许久,谴责自己过于软弱,不会拒绝。
看完这个实验,是不是我们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同事:你可以帮我做这个项目吗?因为我想你帮我做一下。
你:我可以不做吗?因为我真的不可以做。
下次当你觉得自己盛情难却的时候,试试这招!
不需要挖空脑袋想怎么去拒绝,也不会让自己难堪。
004擅长迁就的人,最该迁就的是自己
习惯性地迁就别人的人们,像是柔软的布娃娃。
布娃娃是包容性的,小孩子可以把它捧在身前;
布娃娃也是缺乏主体性的,小孩子也可以随意摔打、蹂躏它。
这个世界并不默认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
主动权,你不占,就会跑到他人手上;
他人占了,你就只能是缩在角落的人。
用上述三个视角重新审视人际关系的时候,就会发现:如果你希望自己不被忽视,争取话语权很重要。
尤其,是擅长迁就忍让的人。
但我们不是去争夺别人领地的话语权,我们要夺回的,仅仅是属于自己领地的那部分。
所以,下一次如果无故受到攻击时候,你要想的不是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 ,而是 “我为什么要允许他们这么做” 。
一味迁就忍让,得来的不会是体谅;
只有优先迁就自己,你才能获得尊重。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你不用那么害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