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指出:
孩子从1岁起,就会形成关于自我的观念,3岁就会进入自尊期,开始寻找自我价值。
很多父母却忽视对孩子价值观的塑造,总是“强行”为孩子付出,阻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尤其是父母的这些痕迹,正在慢慢废掉孩子。
1. 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
相信这样的场景很常见:“太重了快放下,让妈妈拿吧。”“你去好好学习,家务活交给爸爸妈妈做!”
很多父母总是在生活上禁止孩子参与,希望减轻孩子的负担。
心理上有个词叫“受之无愧感”,说的是一个人习惯了接受,就觉得理所应当。
父母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孩子只有“享受感”而没有“付出感”。
最终孩子失去动手的能力,只想被父母“投喂”。
2. 生病了,在孩子面前假装坚强
很多父母总觉得,在孩子面前应该坚强一点,即使生病了,也不想让孩子知道。
殊不知,一旦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软弱”的能力,只会给孩子传递一种信号:父母不需要关心。
这样的成长环境,会让孩子失去共情能力,变得特别冷漠。
3. 好吃的,永远留给孩子
父母在物质上极度给予,孩子慢慢就会觉得:所有好的东西都该给我。
终有一天,孩子会变成只会索取,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4. 孩子有矛盾,第一个冲上前去替他解决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孩子是否能成功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
对于任何人,只要有所依靠,潜意识里都是拒绝自我独立的。
一旦父母抹杀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等到哪天需要孩子自己面对问题,他就会手足无措。
5. 学习上,过度关心孩子
父母事无巨细地为孩子的学习操心,孩子会逐渐变得懒惰、被动、缺乏自信。
当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想要“对孩子更好”的时候,它带给孩子的不是成长,而是毁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