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心理
目标:2/12《百万英镑: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

目标:2/12《百万英镑: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

作者: 雨落银河 | 来源:发表于2024-01-20 17:35 被阅读0次

24年的第二本书——《百万英镑: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

“呼~”我长出一口气。今天终于慌慌张张地读完了这本书。

之所以用慌慌张张这个词,并不是说读书的时候一目十行,囫囵吞枣,而是从起床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边角料时间来读这本书。放下手里的活,接着拿起桌上的书。一整天显得紧张匆忙。

这本书一共收录了八篇短篇:《竞选州长》1870年;《好孩子的故事》1870年;《白象失窃记》1882年;《百万英镑》1893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1899年;《被延误的俄国护照》1902年;《一条狗的故事》1903面;《神秘的陌生人》1910年。

读这本书的整个进程分两个阶段。我用三天时间读完了前面的七个故事,最后一篇《神秘的陌生人》足足用了十天才读了一多半。

我对自己说,无论如何今天一定要读完。因为我知道,不逼一下,这本书会成为下一本束之高阁的读了开头没了下文的烂尾的世界名著。是的,大多数的世界名著我都没能完整的读完。

我有一个朴素的观念,世界名著是晦涩难懂而读不下去的同义词。

所以近几年,我对许多被奉为经典的外国名著敬而远之。有时候我在想,这些翻译成中文的经典如同二手的玫瑰,美是美的,可能已经掺杂进了别人的香味。我读的不是马克吐温、莫泊桑、大小仲马、托尔斯泰……而是某某人解读后的他理解的马克吐温、莫泊桑、大小仲马、托尔斯泰……

再说回这本书。

今年读的第一本书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自然而然,会把两者比较。读前面七个故事的时候,我心里不由得生出一种轻视,感觉马克吐温不过如此。(同莫泊桑相比)

如果说莫泊桑的小说是精雕细琢的艺术品,马克吐温的前七篇文章则是机器轰鸣下的充满了工业味道的工艺品。这也符合我对美国文化的一贯认识。

被国内许多人推崇的美国文化,在我眼里没多少艺术价值。我眼里,美国文化的特点就是简单化、商业化、可复制化。如同肯德基的汉堡,管饿,但跟厨艺不沾边。

直到读最后一篇《神秘的陌生人》。无论语言还是思想,都是可以和莫泊桑相媲美的。这完全像两个人写出来的东西。如此割裂的文风第一次见到。

本文开头,我把作品的年代写在了后面。我试图通过写作的年代搞清楚这种割裂感来自哪里。我自认为找到了答案。

《神秘的陌生人》完成于1910年。同年马克吐温死于1910年。《神秘的陌生人》是他的遗作。一位75岁的老人写的最后的东西,可以看作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难怪读起来如此吃力。

最后说一句闲话,在国内,提起马克吐温,必说《百万英镑》。说实话,同本书的其他作品相比,《百万英镑》真的不值得称道。这又一次印证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道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目标:2/12《百万英镑: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qs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