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
古时(五帝和夏商时期)能做到顺应天道的得道高人,已经深刻地明白了天道(宇宙系统参数设定及剧情设定),一般人理解不了他们(的行为)。
正因为(他们的思想)深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所以经常会误会(他们的行为),比如通过一些表象来片面地评价他们:迟疑不决,像在冬天徒步过河;心怀畏惧,像防备着周边的邻居;恭敬庄重,像(要)去作客;离散融和,像积冰消融;质朴笃厚,像未经加工的木材;宽广空阔,像(空旷的)山谷;浑同未分,像浑浊的水流。
谁能使浑浊的流水安静下来,慢慢地澄清?谁能使安静的事物运动起来,慢慢地显露出生机?(有这种能量的人)自然是得道高人,但是他们不会因此而自满。正因为(他们)不自满,所以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升级。
解读
凡人不理解神通广大的得道高人
本章描述了古时(五帝和夏商时期)的得道高人的形象。
首先概括了得道高人的两个显著特征:精通天道,不被常人理解。圣人也是这样,在普通人眼里,圣人很怪,“怪”字就是由心和圣组成的,凡俗人都是无“心”的不能升级的生物智能机器人,圣人是有“心”的能升级的真正的人。
其次讲一般人眼里的得道高人的样子:有时谨慎,有时警惕,有时严肃,有时轻松,大部分时间的状态是淳朴通达、心胸广阔、包容万物的。老子列举了多个形象,可以让读者从多角度认识得道高人,避免读者片面理解、盲人摸象。
最后强调得道高人从不自满,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升级。
总的来说,得道高人具有很高的认知和道德素质思想境界,远远超过一般人。他们有着巨大的精神能量,这种能量可以依据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原理进行转化和释放。虽然他们有这么强大的实力,但是明白天道的他们特别有智慧,知道在机缘未到时不能胡乱作为。他们顺应天道做事,不在意别人怎么看,甘愿过着平凡的生活。“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时时保持纯正的内心,如莲出淤泥而不染。他们注重认知和道德素质思想境界的提升,逐步积累凡俗之人由于不懂而不在意的功德。
《道德经》讲周朝以前的“古人”,其中有些人是非常厉害的得道高人,有着非比常人的“超能力”。这说明高科技封神大战是存在的,三皇五帝和夏商时期少数人掌控高科技,不但有史前文明的史前科技,而且有外星文明的外星科技。这些不光在《道德经》里有体现,在《佛经》《圣经》等经书里都有体现。不信的人,都是下士、夏虫、井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