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是我这种人,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因为他们的出生?我尽力拼搏,不让自己沦落到社会底层,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我现在离那层膜很近,触手可及。”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得做出选择。我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也可以迫使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
“我很聪明,我可以改变我现在的生活,改变我的一生。我需要的只是这个机会。我为什么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怕为什么不能做到?”
这些触动我的语句,来自于2003年于美国上映的影片《风雨哈佛路》主人公的经典旁白。该片由Peter Levi执导,索拉·伯奇(Thora Birch)、迈克·里雷(Michael Riley)等主演,于2003年4月7日在美国上映。讲述了一个平民窟女孩通过自己努力,摆脱原生家庭的魔咒,改变自己人生,走进最高学府的励志故事。
朱光潜先生曾在《谈文学》一书中提到,“最上乘的文章是自言自语”,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影片中穿插了主人公的多次旁白,将自己的内心与环境的痛苦表现出来,其效果高于表演展示。
影片改编自美国励志演说家莉丝·默里畅销全球的自传体小说《Breaking Night》。小说作者莉丝198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父母无业,15岁时便无家可归,居无定所、流浪街头,她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学业,以全优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并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
后来,她还获得多次大奖,而且被评为“美国当代杰出年轻女性”,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接见。
2003年,莉丝的故事被改成剧本搬上电影屏幕,且一度引起轰动,曾获得第55届艾美奖三项提名;目前豆瓣评分显示8.1分。
影片在艺术加工的同时,更多的基于人物原型展开,丽思父母可以说是集所有糟糕父母特点于一身,酗酒+吸毒,患有艾滋病,她的好友也是一个同样问题家庭出身(幼年被自己的父亲强奸)的朋友,15岁时俩人一起流浪且在17岁以前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这些情节安排几乎是对真实人物及事件的再现。而导演也很巧妙的用穿插主人公的内心旁白的方式,来表达在困境和不幸,更加深刻的表现出主人公渴求想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健康心态。
影片一开场就用墙上的涂鸦、枯黄的落叶、吸毒过后随意丢弃的折了头的针管、睡在台阶下的流浪者来横扫美国着贫民窟的一切。
母亲姬恩为了抢夺家里用来购买食品的钱去买毒品和两个女儿剧烈争斗的场面。当姬恩最后如愿以偿从女儿手上拿到钱,她疯一样地冲向门外,不放心母亲的丽思拉起只顾专注于电视上智力答题的父亲一起去找母亲。找到母亲之后,父亲和母亲干脆结伴去买毒品,留下丽丝一个人在垃圾桶里找东西填饱肚子。此时的丽思,8岁。
热爱阅读的丽思即使长期不去学校上课,但是依然轻松拿到100分,她不愿去上学,因为在同学眼中,她是一个“有味道”的人,因为“她的家庭不是那种走出来像个正常人的地方”。
终于,在学校一次又一次的电话投诉后,警察和社会救济部门把丽丝送进了孤儿院,和一群问题少女生活在一起。
直到15岁,丽丝从孤儿院出来。她来到外公的公寓,此时的母亲已经时日无多,却依然戒不掉毒瘾,父亲则不知所踪,她们的公寓被政府强制收回,她和母亲还有姐姐只能寄居在外公家里。
不知该干什么的丽思只好重新回到学校,可惜也只是一段短暂的时光,在一次因留宿好朋友克利斯被外公拒绝并赶出门之后,她和家庭环境相似的克利斯开始了流浪闲逛的生活。
母亲的去世是丽思人生改变的转折点。她的母亲死了,父亲进了收容所,对她来说,她再无牵挂,她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了。为了争取一个进学校的机会,她撕开自己的内心,而这些在她小学的时候无论老师怎么问她为什么不来学校她都闭口不言。她知道以她的聪明只要有这次机会,她的人生一定会改变,最后她成功的进入了学校。
她想要读大学,但是只有《纽约时报》的奖学金才能支付她的学费,她再次抓住机会,利用四个月的时间写出文章,并拿到面试机会,在朋友来找她时,她坚定地说她要去面试,她要去哈佛上大学。最后她成功了,她终于摆脱了最底层的生活,不再颠沛流离。
回到电影本身来看,“风雨”意味着很惨,“哈佛”预示着逆袭。影片中传达这一种精神,只有自己努力废都抓住机会,才能改变命运。
正如女主的心里对白“我花那么多时间去回想往事,现在我很想知道,如果我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一个目标,每天清晨一醒来就为之奋斗,我是不是就能够改变我的人生”所言,重返校园的她为自己定下了“取得全A的成绩来掌握未来的主动权”的目标。
影片的结尾丽思取得纽约时报奖学金并进入哈佛学习。她不在颠沛流离,拥有来自己的公寓,他的人生轨迹从此而改变。字幕部分显示在2003年丽思离开哈佛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电影专业。
没有人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也没有人能支配自己的命运,但你可以改变这一切,逆转自己的人生轨迹,漫漫人生路,每个人都是人生的过客,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惊喜、感伤、困苦,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勇敢地前行。
东野圭吾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我们没办法选择出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过怎样的人生。
第一,不回避伤痛,直接面对。
影片中女主有过这样一段内心独白“我从来不问事情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是那样。我知道为什么。很多时候这让我感到很难过,但我总是能勇于接受事实。”
人之所以会困在伤痛中走不出来,一种是因为逃避,不想出来;另一种是潜意识中,把自己定位在“悲情角色”,觉得楚楚可人。而人生需要不断前行,告别了过去才能遇到新生。
第二,抓住改变机会,不放弃。
就像她说的“我非常幸运是因为我心中所有的安全感被从身体中抽去,所以我被迫向前看,没有能后退的路”,于是她带着勇气逃离环境所带来的禁锢并试图爬出出生的那个环境。
杰克伦敦在《马丁伊登》中写到:一个人只要有意志力,就能超越它的环境。
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中国伟大诗人李白曾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没有好的开始,不代表没有好的结局,故事怎么书写,你是那个掌握主动权的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