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基本图形绘制R ggplotR
R 数据可视化 —— ggplot 散点图

R 数据可视化 —— ggplot 散点图

作者: 名本无名 | 来源:发表于2021-04-13 18:21 被阅读0次

前言

散点图在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非常有用。

ggplot2 提供了 geom_point 函数,以及它的变体:geom_jitter()、geom_count()geom_bin2d() 来绘制点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绘制点图

示例

1. geom_point

常用参数:

  • alpha:透明度
  • colour:点颜色
  • fill:填充色
  • group:分组变量
  • shape:形状
  • size:大小
  • stroke:边框大小

来一个超级简单的例子

p <- ggplot(mtcars, aes(wt, mpg))
p + geom_point()

世界不只黑白,给它点颜色瞧瞧

p + geom_point(aes(colour = factor(cyl)))

都太圆滑了,来点棱角

p + geom_point(aes(colour = factor(cyl), shape = factor(cyl)))

太小了,费眼睛,不行,要大点

p + geom_point(aes(colour = factor(cyl), shape = factor(cyl),
                   size = qsec))

哦,这个叫泡泡图。但是这个泡泡图看起来不太好看,我们来更改一下参数

p <- ggplot(mtcars, aes(wt, mpg))

p1 <- p + geom_point(aes(fill = disp, size = disp))

p2 <- p + geom_point(aes(fill = disp, size = disp), shape = 21)

p3 <- p1 + scale_fill_gradient2(low = "#d8b365", high = "#5ab4ac", 
                                limits = c(0, max(mtcars$disp)),
                                midpoint = mean(mtcars$disp))

p4 <- p2 + scale_size_area(max_size = 10) +
  geom_text(aes(label=disp), size = 2)

plot_grid(p1, p2, p3, p4, labels = LETTERS[1:4], nrow = 2)

注意:图 A 为什么是黑色的呢?因为只有 21-25 之间的形状才有 colourfill 属性。所以当我们设置 shape = 21 之后,点的填充色变成了蓝色渐变色。

当然,也可以固定颜色或大小

p + geom_point(colour = "#5ab4ac", size = 3, alpha = 0.6)

再增加点透明度


增加外框线的宽度,并设置不同的填充色和边框颜色

ggplot(mtcars, aes(wt, mpg)) +
  geom_point(shape = 21, colour = "#d8b365", fill = "white", size = 5, stroke = 2)

使用多个大小不同的 geom_point 对象,也可以达到上面的效果

p <- ggplot(mtcars, aes(mpg, wt, shape = factor(cyl)))
p + geom_point(aes(colour = factor(cyl)), size = 4) +
  geom_point(colour = "grey90", size = 1.5)

先绘制更大的点,然后绘制小的点

再来一个例子

p + geom_point(colour = "black", size = 4.5) +
  geom_point(colour = "pink", size = 4) +
  geom_point(aes(shape = factor(cyl)))

由于形状是在最后设置的,所以所有的点的形状都改变了。

再来看看下面一个有趣的例子

p + geom_point(aes(colour = factor(cyl)), size = 4, shape=1) +
  geom_point(aes(shape = factor(cyl)), colour = "#5ab4ac", size = 1.5)

我们第一次绘制了圆形的点,然后又绘制了三种不同形状的点,组合出来了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2. geom_jitter

geom_jittergeom_point(position = "jitter") 的快捷函数,它为每个点的位置增加了少量的随机变化,能够处理点相互重叠的问题

例如,对于分类变量的散点图

p <- ggplot(mpg, aes(cyl, hwy))
p + geom_point()

看起来似乎只有这么些相互分隔开的点,让我们看看下面这张图

p + geom_jitter()

好像一下子就冒出了很多点了,其实是由于点的坐标值一样而相互覆盖,通过使用 geom_jitter 为每个点添加少量的随机变化,尽量避免点之间的重叠问题

设置较小的 widthheight 值来侧重于每个类别

p1 <- ggplot(mpg, aes(cyl, hwy)) + geom_jitter()

p2 <- ggplot(mpg, aes(cyl, hwy)) + geom_jitter(width = 0.25)

plot_grid(p1, p2, labels = LETTERS[1:2], ncol = 2)

设置较大的 widthheight 完全消除离散性

p3 <- ggplot(mpg, aes(cty, hwy)) + geom_jitter()

p4 <- ggplot(mpg, aes(cty, hwy)) + geom_jitter(width = 0.5, height = 0.5)

plot_grid(p3, p4, labels = LETTERS[1:2], ncol = 2)

3. geom_count

也是 geom_point() 的一个变体,用来计算每个位置的观测值数目,然后将该值映射到点区域。

当你的坐标值都是离散的数据且有很多重叠的点时,它很有用

例如,对于如下点

ggplot(mpg, aes(cty, hwy)) +
  geom_point()

使用 geom_count 绘制时,将每个位置的点的数目映射到点的大小

ggplot(mpg, aes(cty, hwy)) +
  geom_count()

最好配合 scale_size_area 一起使用,以确保观测值数目为 0 的点映射的大小为 0。最小的观测数目的点的大小已经很接近 0

ggplot(mpg, aes(cty, hwy)) +
  geom_count() +
  scale_size_area()

那如果我们想要设置点的大小为观测值数目所占比例,该怎么办?

我们知道,geom_count 会对数据进行统计变换,即计算观测值的数目,并且会生成一个新的名为 prop 的变量,记录的是某一位置的观测值的比例

那我们可以这样

d <- ggplot(diamonds, aes(x = cut, y = clarity))
d + geom_count(aes(size = after_stat(prop)))

什么?为什么点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呢?

geom_count 设置大小要起作用,必须设置 group 参数的值

d + geom_count(aes(group = 1, size = after_stat(prop)))

这样就可以了。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了 after_stat 函数来引用统计变换后的变量,替换之前使用的 .. 包裹变量的方式

或者我们按行/列进行分组,使得每行或每列的值之和为 1

d1 <- d + geom_count(aes(size = after_stat(prop), group = cut)) +
  scale_size_area(max_size = 10)

d2 <- d + geom_count(aes(size = after_stat(prop), group = clarity)) +
  scale_size_area(max_size = 10)

plot_grid(d1, d2, labels = LETTERS[1:2], ncol = 2)

样式

1. 克利夫兰点图

也就是滑珠散点图,一般 Y 轴为分类变量

group_by(mpg, manufacturer) %>%
  summarise(displ = max(displ)) %>%
  ggplot(aes(displ, manufacturer)) +
  geom_point(shape = 21, colour = "black", fill="#dd3497", size = 3)
克利夫兰点图

2. 棒棒糖图

在克利夫兰点图的基础上添加了一条连接 Y 轴的线段,类似于水平的条形图,只是将矩形转变为了线条,能够有效较少空间,将重点放在数据点上。

group_by(mpg, manufacturer) %>%
  summarise(displ = max(displ)) %>%
  ggplot(aes(displ, manufacturer)) +
  geom_segment(aes(x = 0, xend = displ, 
                   y = manufacturer, yend = manufacturer)) +
  geom_point(shape = 21, colour = "black", fill="#dd3497", size = 3)
棒棒糖

3. 哑铃图

可以看成多组克利夫兰点图,只是使用线段连接两个分组数据点。可用于展示:

  1. 同一时段内两个数据点的相对位置(谁多了谁少了)
  2. 比较两个类别变量之间的差别
group_by(mpg, manufacturer, year) %>%
  summarise(displ = max(displ)) %>%
  ggplot(aes(displ, manufacturer)) +
  geom_line(aes(group = manufacturer)) +
  geom_point(aes(fill = factor(year)), shape = 21, colour = "black", size = 3)
哑铃图

我们使用 geom_line 来连接两个分类点,从图中可以很方便的看出 19992008 之间的差别

4. 残差分析图

ggplot(dsamp, aes(carat, price)) +
  geom_segment(aes(xend = carat, yend = predicted), alpha = 0.2) +
  geom_point(aes(fill = abs_rd, size = abs_rd), shape = 21, colour = "black") +
  geom_smooth(method = "lm", se = FALSE, colour = "lightgrey") +
  geom_point(aes(y = predicted), shape = 1) +
  scale_fill_continuous(low = "#fb9a99", high = "#b2df8a")
残差分析图

相关文章

  • 生物统计-数据可视化

    可视化工具:R包,ggplot,ggplot2,两种可视化变量:类别型、定量型。饼图、柱状图。条形图、散点图、箱线...

  • python--seaborn散点图

    seaborn是专门用于统计数据可视化的包,可媲美R语言中的ggplot2包。本文介绍用seaborn绘制散点图。...

  • R 数据可视化 —— ggplot 散点图

    前言 散点图在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非常有用。 ggplot2 提供了 geom_point 函数,以及它的变体...

  • R绘图|ggplot2火山图的绘制

    上一期R绘图|ggplot2散点图的绘制简单介绍了散点图在高通量数据展示上的作用,以及如何绘制?散点图在数据展示上...

  • 在散点图中突出显示数据点

    分享一个ggplot2绘制散点图突出某些数据点的小例子 加载R包 创建随机数据 首先用全部数据绘制散点图 将需要突...

  • 2020-05-27

    数据可视化以下R包用于数据可视化: ggplot2及其扩展:ggplot2包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绘图系统,并实现了以下...

  • ggplot2优雅的绘制华夫图

    R包安装与加载 数据清洗 数据可视化 ggplot2版华夫图

  • 一维散点图①

    ggplot2.stripchart:使用ggplot2和R软件的简单一维散点图 介绍 ggplot2.strip...

  • ggplot2学习(五)

    ggplot2基础(5)——配色与图例 参考《R数据可视化手册》、《R绘图:一文了解ggplot2颜色的设置[ht...

  • 【ggplot2绘图一:ggplot2原理】

    2021.4.23持续更新中。。。 参考:《R语言数据可视化之美》、《ggplot2:数据分析与图形艺术》、《R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 数据可视化 —— ggplot 散点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tc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