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心灵砒霜|老乡,先干了这碗砒霜再去搬砖升工头吧

心灵砒霜|老乡,先干了这碗砒霜再去搬砖升工头吧

作者: 大猫儿careerking | 来源:发表于2016-03-23 20:12 被阅读34次

    大多数人的工作只是“还行吧”。

    去上班,朝九晚五,下班回家,可能和朋友约个饭,日复一日,无限循环。

    但是另一些人就明显是“别人家的孩子”了。

    他们在30岁左右时已经胜任了主管岗位,而其他人还在“找方向”。

    他们就是每天早上痛快起床,清爽地迎接新一天;其他人是每周一需要把自己像拖死狗一样从床上薅起来。

    他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工作影响成千上万的人;其他人却在埋头苦干在毫无意义的鸡毛蒜皮里。

    下面就是他们异于常人的地方。

    1.招聘需求是可以打折的

    我还记得小时候和爷爷去杂货店时,他经常要仔仔细细地看所有我们放在篮子里东西的价签。然后在收银台结账时,他会做一件我始料未及也尴尬不已的事:和收银员讲价。

    但是,更诡异的是,通常都会起作用。

    Noah Kagan(AppSumo创始人)定义这种情况叫“咖啡挑战”。就是你走进一家咖啡店,无论点些什么,付款的时候要求给打个9折。

    如果收银员问为什么,就说“不为什么”。

    大多数时候,收银员就会直接给你打九折。(取决于特定氛围,你懂的。猫儿菌注)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让我们觉得是“一锤子买卖”,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绕过它。

    比如,我申请一个商务拓展的工作,岗位要求是3-5年相关经验,我只有0年(我那时还是没毕业)。

    所以我决定证明给他们看我有这个能力。我没有提交简历后干等反馈,而是找到一些公司,和他们建立合作关系,然后把这些公司引荐给招聘经理。最终,我拿到了offer。

    在申请Quora的产品设计岗位时,我对app进行了可用性测试,模拟了一些设计建议,然后发给了产品设计的老大。

    他当天就给我回邮件约了面试。

    除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的工作,比如医药和法律,招聘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打折的——你只需要证明你的能力。

    不愿意打破既定规则的人,通常会浪费好多年时间和金钱来达到目标。而这些,他们本可以付出更少的代价就能实现。

    2.“冒名顶替综合症”可能是件好事

    (冒充者综合症Imposter syndrome,也被称为自我能力否定倾向,具有这种倾向的人往往是一些很成功的人,但他们对自己的成功心存怀疑,认为他们不是靠能力取得成功,感觉是在欺骗他人,就像是一个冒名顶替者,并且害怕被他人发现自己的欺骗行为。猫儿菌注)

    纽约时报前段时间发表了一篇文章,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层面来自特定群体的人会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或许这么说显得政治不正确,但真相是亚洲人会更成功一些。

    根据纽约时报的解释,最大的原因是文化。

    这些比其他人更加成功的人群具备3个共同特征:

    优越感

    一定的不安全感,或者是觉得自己并没那么擅长自己所做的事情

    冲动控制

    相信自己能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自律,对自己没有安全感的组合,就是成功的、有影响力的职业生涯的公式。

    拥抱这种不足感吧。

    3.所谓“现实点吧”,就是错觉

    对你来说,“现实点”状况是基于你所处环境来判断的。

    我小时候,有一些朋友的家庭收入较低,也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当他们知道我父亲是医生后,惊呼“哇,好牛逼!”,就好像这是件不极其不可思议的事。在他们看来,成为一名医生就是不现实的。

    只因为她们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

    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们想当医生,我会觉得这完全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我知道他们会去读医学院,知道各种场景背后的辛苦。我身边也有很多成功做到的朋友。

    有太多的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别人会觉得你疯了或者太不现实了。

    大学毕业?有人全家人都没上过大学,他觉得这件事太不现实。

    在世界500强公司工作?有人全家都在流水线上工作,他觉得这件事太不现实。

    掌控数百万级营收的公司?有个来自中产家庭的小孩觉得这件事太不现实了。

    和你领域内最优秀的人共事吧,读他们的书,听他们的面试经历,研究他们是怎样做到优秀的——最终,那些疯狂的,不现实的梦境对你来说都会触手可及。

    4.不要因为“平均薪资”和公司规模选择一个职业

    当你努力变成你领域内最优秀的人时,所谓“平均#¥%”就没显得无关紧要了。

    人们说“作家不赚钱”,我就笑了。我上个月只写博客和邮件就已经赚到了5位数,帮助成百上千的人找到他们真心热爱的工作,惠及到6000多粉丝。

    重点是,我并不是个例。

    任何领域,努力变得优秀的人都比其他人赚得更多也更成功。其他的人还在争夺残羹冷炙。

    做你喜欢的事,做到极致,其他的事情便水到渠成。

    5.选好老板,而不是公司

    人们会认为,加入类似facebook这样的公司就一生无忧了。

    并不是。有一个靠谱的导师才是关键。

    只有在身边有相当多的领域内成功人士,你才能证明你的才华,才能融入他们的圈子。

    你才会比从前有更多的机会。

    举个例子,在我和NYT的畅销作家Ramit Sethi共事时,他把我介绍给了他圈子内的大神们。然后我就拿到了offer,来自一些世界最大的贸易公司。

    他们甚至会把你从错误中拯救出来,帮你免去未来可能会浪费几年的时间和努力。

    前段时间,我曾想去某人的团队。我的一个导师(硅谷一位很有名的人)告诉我不该去。这封邮件可能帮我省了数月甚至数年要走的弯路。

    身边都是靠谱的人要比身处任何一家大公司都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你也会绕过那些让别人一条道跑到黑的错误。

    6.不要怕为了正确的工作经历降薪

    Stanley Druckenmiller,一个对冲基金经理曾说过

    如果你正处于事业的起步期,面临一个选择:好导师或高薪,请每次都选择好导师。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而且,在自己未达到学习巅峰时,不要离开这位导师。

    不仅我的事业,其他人的也一样,没什么比一个好导师更有价值的事了。现在的孩子们太短视,只追求短期的到的金钱,而忽视了为自己长远的发展做准备。

    讲真,每个前辈都会说年轻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太没耐心。

    他们短期利益做了最优处理(比如去一家大公司会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比较拿得出手),却没考虑自己的长期目标。

    所以,不要害怕为了明天进两步而在今天退后的那一步。

    7.让你上“更上一层楼”东西,不能让你继续“上两层”

    在你事业的初期,技术是最重要的。

    Excel虐你千万遍,你待Excel如初恋。同样还有写代码,做产品设计等等。但时间久了,这些技术能力就开始不那么重要了。如何与人沟通开始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大多数人觉得,只要手艺精,就走遍天下都不怕。

    的确,磨练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你需要更多维度的能力。你需要知道如何安稳航行在办公室政治中;你需要想出如何给工作角色之外的自己增值。

    你需要理解公司需要什么,然后给到他们——甚至他们不会告诉你这件事。

    8.真正的受教育在毕业之后才开始

    很多人认为走出校门后,就彻底和学习这件事说拜拜了。

    现实是,你在教室里学的东西拿到外面的世界基本上就是花拳绣腿。

    那些成功人士有时会以每周死磕一本书的速度在学习。他们听广播,参加会议,阅读调研报告,和其他做大事业的人去交流。

    这就是他们为何能把看上去不相关的事情链接起来,然后用这些洞察力将更多的机会落地的方法。

    同样,这也是他们为何能用不同于其他人视角去看世界。

    9.曝光自己,然后更加曝光自己

    曝光,就是你的筹码—— Gary Vaynerchuk

    在你完成任何专业上的事情之后,上线把它po出来。这样能帮助更多和你曾处于相同境况的人解决问题。

    曝光会建立可信度。

    你有越多的受众群体,就会有越多的人认真对待你。

    10.不要把事业成功的宝都押在公司上

    一个硅谷著名的风投人决定在一家咖啡店工作一个月。

    想象下,有一个非常非常成功的CEO站在收银机后面,给人们点餐,递咖啡……

    大家想都没想过去做这样一个“不体面”的工作。

    但他想从内部了解一家店是怎么运作的。他想理解这家店的物流,管理体系,发展瓶颈,低效原因,顾客以什么频率出现等等。

    大多数人认为在麦当劳或星巴克打工,是绝对不好的。而在一个大品牌的公司工作却绝对容易在未来取得事业成功。

    但现实是,一家公司的好与坏是你自己决定的。

    对一些人准备开特许经营店的人来说,在麦当劳工作,研究商业的运作模式,逻辑,管理策略等等是相当有价值的。而在快餐部工作就是更加异常宝贵的经验了。

    另一方面,那些期待得到一份名牌公司的工作后,人生就“妥妥的”了的人,往往很有可能“完蛋完”了。

    没有一分工作是绝对好或坏,这取决于你如何去做。

    11.真正的赢家从来不走前门

    所有高度成功的人对待生活,事业,和成功,就像是去夜总会。总会有三种方法进去high。

    第一个门,99%的人都在排队,翘着脚等着进去;第二个门,百万富翁和皇室人员悄悄进去;永远永远有第三个门。你需要走出队列,穿过巷子,爬过垃圾箱,敲100次门,撬开窗户,溜过厨房。

    但是永远有可以进去的方法。不管比尔盖茨是怎么卖了他的软件,或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怎么变成了好莱坞最年轻的导演——他们都走了第三个门。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对我来说挺饿妹子嘤的是:有那么多人想搞定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一份成千上万的人竞争着的岗位,他们却期望网上投份简历然后优雅地等就能拿到offer。

    没用的!没用的!没用的!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心领神会原则”,你需要在别人问你之前就知道人家想要什么。

    这才是你的制胜之道!❏

    文|Raghav Haran

    译|猫儿菌


    日行一乐 3.23

    夜里回忆是白天川流来往此刻偶经的车

    愿你与这个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

    photo by Larry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灵砒霜|老乡,先干了这碗砒霜再去搬砖升工头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tr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