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达•芬奇》:艺术品不能只沦为商品
思衣谷
去年,笔者有幸拜读了迈克•兰克福德所写的《成为达•芬奇》,就是从客观和更立体有血肉地全面地,更是用科学依据的方法去剖析了这么一位神奇而博学的达芬奇。当然那只是从人物传记的体裁去了解这么一个人类伟大的艺术家。而就艺术品研究而言,相信喜欢画画的读者也自然不会那些艺术鉴赏类的书籍的。
而这里,笔者也更想大家推荐由英国艺术评论家、作家、纪录片制作人本•刘易斯所著作的《最后的达•芬奇》,在这部书中不仅让我们可以艺术鉴赏地了解《最后的达•芬奇》是如何证实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品的,另外也通过这个唯一可售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作品《救世主》,也可以让我们读者从中窥见了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各种不好的乱象和内幕。
这部书的最大特色是作者以纪录片的,或者以新闻特稿的的语言进行故事的讲述,主角自然是《救世主》,主要说的是关于《救世主》的“来世今生”,此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一共22章,其中故事第一部分一开始就说到了2005年,美国收藏家。鉴定师罗伯特.西蒙和亚历克斯•帕里什以大约1万美元的价格、按照赝品的标准收入《救世主》。这第一章的内容就是介绍了西蒙如何有经验和慧眼之才,物色到《救世主》的,其中此部分也介绍了西蒙的个人成长史,体现了一种“老大师”的形象,但作品还是需要鉴定的,于是西蒙的考证过程是有风险的。然而通过作者早已埋下伏笔的那句话“多年的经验使西蒙通过…….的灰尘,窥视关于艺术品的品质和尘封历史的一线微光。”来说明而来此作是正品。
另外在第二章的胡桃树结,作者也引用了达芬奇的《大西洋手稿》的内容上,可见达芬奇对细节的描绘可谓淋漓尽致的。另外在关于如何提高画作的亮度,并加速颜料的风干。作者也引用了达芬奇的建议“等它风干之后用尿液冲洗,然后再度风干”这可是绘画界的大内幕呢。
而在第三章就介绍了西蒙的另外一个搭档亚历克斯•帕里什,他也是艺术史专业的,希望成为一个艺术经销商。而在第四章的绘画媒介中,作者也详尽的介绍了达芬奇的三个阶段的图稿。首先是身体部位等,多取材于生活。第二阶段是画出人物组合的草图,最后是做个原尺寸的底图,然后摹绘到画板上,在画板上完成最终作品。而通过这样的三个阶段,而植入到《救世主》来分析,另外作者也介绍了达芬奇的粉笔的“晕涂法”,以及如何配制调色的环节等,都植入到《救世主》而加以分析和论证,就是展现了达芬奇一贯的风格特色,从而成为证明此作是达芬奇正品的证据之一。而在第五章的语出惊人就以坎普为例,说明了一件艺术品不能过于草率地向媒体曝光。这就以《美丽公主》的失败来说明艺术市场营销是有雷区的。
而第六章的蓝色迷踪部分,作者也继续以坎普对《救世主》的鉴赏,认证了这是一幅达芬奇的魔力,因为此画用了晕涂法,体现的是如达芬奇这样艺术大家对“消逝透视”的观察应用。而来到第二部分,如到了第八章,作者就介绍了《救世主》的历史,如讲到《救世主》落到英王查理一世手中的时候,当时出现的艺术交易环境就已经是让人堪忧的了,如作者评论道当时的艺术交易市场就是雾里看花的虚幻世界,油嘴滑舌的画商不断地试图把艺术家助理创作的仿品或者画室作品冒充原作兜售。另外在《救世主》的坎坷漂流史中,也展现了同时代其他欧洲君主的艺术收藏宝库的乱象,那就是《救世主》的故事不仅是买卖的故事,还是关于它被谁“虐待”的故事。如在19世纪,《救世主》的正面是被人刨削过,这就说明《救世主》被严重破坏过。
而在第九章的大师弟子,就讲述了达芬奇与徒弟的合作和和谐共事的场景,这就回答了这幅画真的是达•芬奇创作的吗,还是由他和学徒们共同绘制?这一个问题。罗伯特.西蒙和亚历克斯•帕里什就从解剖和气韵的角度去说明了此画是达芬奇之作。这里不仅有达芬奇特有的晕涂法,还有着画中的气质,那种气质就是体现了极度的凝视带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画中的救世主的脸上也透露一种风骨。另外作者也通过反证法说明此作非达芬奇的学生之作,以为学生挑战在柔软皮肤下解剖的精细效果,以及塑造各种卷发,这些都是自然差强人意的。
第十一章就讲到了关于《救世主》的修复问题,其中就提到了画的修复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是清洁,第二是修补。其中在2007年,莫代斯蒂尼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基督的嘴唇,就发现了《救世主》与《蒙娜丽莎》的嘴巴很有相似性的,于是都是用了同样的修复方法使得《救世主》顺利修复成功,由此再次证明此作是达芬奇之作了。当然鉴定团队还用显微相机拍摄,通过红外相机拍摄,从而说明了达芬奇亲力亲为作画法的事实,从而说明此画就是达芬奇之作。
而来到第十五章 惊世绝秀,就是在2007年,几经辛苦,《救世主》修复了,再到了2011年,达芬奇画展上展示了该作品。而西蒙在相关的演讲上就宣传此画是男版的《蒙娜丽莎》,《救世主》画的是一个优点中性特质的男性,达芬奇试图创造一个普世人物,人神兼备,具有男女双性的特征。这就无疑将《救世主》在艺术交易市场上引起了空前的轰动的。
而来到第三部分,就讲到了罗伯特.西蒙和亚历克斯•帕里什关于《救世主》的33%股份(1000万美元)给了阿德尔森。至此《救世主》已经进入金融了,而由于布维耶事件让内情毕露,它暴露了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但是一个不受监管的市场,因此存在了洗钱和税务欺诈的风险,这就说明术品市场恳请需要监管的局面了。但从中最大的得益者还是《救世主》。故事就是这样,几位名不见经传的艺术投资人摇身一变成为人人艳羡的亿万富翁。
此书所言,从证明《救世主》是真品开始,《救世主》就被艺术投资者包装成为了彻头彻尾商品了,虽然很风光,但在作者看来由此揭开了很多鲜为人知的艺术藏品交易背后的故事,如作者评论道“在这个网络中社会财富被独裁者、寡头、金融家和技术垄断这所虹吸,然后流入世界,自然《救世主》受到了艺术史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双重污染,它代表着艺术界的悲剧。”这就不难看出作者恳请艺术品生态系统既需要政府监管,也需要自我监督。才能有健康的艺术品市场。
纵观全书,从英国查理时代,到二战后美国中产阶级漂洋过海进行艺术淘宝,再到当今俄罗斯寡头、中东皇室的挥金如土,《救世主》见证了全球艺术收藏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也透露了艺术品交易的诸多内幕。无可口非,如今的《救世主》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的营销、经济和外交问题。2017年,《救世主》以4.5亿美元的创纪录价格成交,顶着“男版蒙娜丽莎”“世界最昂贵画作”“最后的达•芬奇”等头衔,再次隐匿。如果你问我现在它去哪里了?
笔者可以说据《纽约时报》报道,有超过一百万件艺术品都被收藏家和画廊保存在瑞士的秘密免税仓库中。但是艺术品经销商Kenny Schachter在Artnet又说最后一件被私人收藏的达芬奇的知名画作是在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ad Bin Salman)拥有的豪华游艇上。总而言之,不管在哪里,都不是它的最好归宿。
那最好的归宿是哪里?自然成为了《蒙娜丽莎》的邻居了。正如作者最后期望“我希望《救世主》能尽快再次在公共博物馆展出,但一定要带一个诚实的问号。” 《救世主》这幅画作的“一生”,是让人感到无比唏嘘和可怜,可叹的,唏嘘的是它苦尽甘来的人生,而可叹的是社会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乱象,不能使得《救世主》回到最好的归属。此书是作者带有批判性的艺术之书,批判和透露了时下艺术品交易的诸多内幕,也希望政府管理乱象丛生的艺术品交易市场,给艺术一个晴朗的发展空间。毕竟,现在的艺术品不能只沦为商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