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
1. 读《国史大纲》--- 引论

1. 读《国史大纲》--- 引论

作者: SACell | 来源:发表于2019-07-02 23:55 被阅读0次

    自工作以来一直沉溺技术方面学习,无论是C#,Halcon,Tensorflow还是Python。但是发现效率逐渐变低,意志也有些消沉,所以决定读一些史书解乏、明志。为了读的更认真一些,所以作了这一个笔记,放在简书上也算记录。

    前言

    开篇首先需要读者确定以下信念,作为学史之人的一点温情:国人不仅仅需要对科学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更应该对本国的历史沿袭略有所知,否则不能算作国民,在历史长河中只像浮萍一样。心有所知,意也当有所动,对国史当有敬意与温情。同时不应偏激亦不应该虚妄。

    我认为对一切历史的发展务必要有一种希望,并能将自己的志向放入历史的发展中,汇入江河。

    引论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悠久;其次是无间断,唯可惜鲁哀公卒后左传终,期间残缺了六十五年;最后是详密,史书体裁丰富,大体分为编年、纪传和纪事本末。
    然而近来的国人缺乏对本国历史更为深入的学习,只是学习了历史的材料,而非历史知识。而最为可怜许多人所谓的爱国很多是一种商业的爱,如同农民爱他的耕牛。一个人要真正对他的国家有所了解才能真正意义上说爱国。

    只知科学而不知国家历史,我认为这样的人是难以称为知识分子的。

    中国近代历史学派可以分为三派,其一是传统派,对史学深入研究,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对史实了解广泛但少能博古通今;其二称革新派,急于在史实中寻智慧,但研究往往不够深入广泛,难以应对现世的情况;其三为科学派,同传统派,也是对史实的深入研究,往往较精细但易于割裂史实。

    可见钱先生对三种主要流派都不够满意,但需要注意的是对这些流派的分析读者也不能完全被作者主观思想所引导,因为评价有时受历史和社会原因导致有失偏颇。

    革新派在历史上也能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清末,将社会矛盾归咎于政体,称秦朝以来是专制而黑暗,二十四史是帝王的家谱,当专政推翻后这种论调就消失了;随后又转为学术思想,又推于孔学、老学;最后又变为社会形态,将历史中的东西全盘否定。

    所谓的政体、学术思想、社会形态其实本就需要相互协应,若不搭调,再好的思想或政体都无法运用得当。

    史书体裁与记录风格在演变,而需一新通史,首先需要简明扼要,然后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对历史记录清晰,便于人民对史实的了解;将当前社会问题结合史实中,让人们了解。

    原来作者之前对三者不满是为引出自己著通史的必要性。

    从何说起,是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不能像记诵、考订派那样,否则内容泛滥而无目的性;如果像革新派则内容空洞无根据。近代的革新派注重的其实有三点: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社会经济,历史事态基本都在三者之间。但如何组织这三者以讲述历史又是一新的问题。了解一国家或民族首先要了解其个性,就如同不同职业的人的细微区别。

    欲了解一国家,需要了解其个性。

    对历史进行研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求异,一种求同。求异是以一时代的状态在后期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划分时代的特性。从时代的划分又可以看出时代的变化,从变化方向可以看出文化动态,而知其进退。如果是求同,就是从各个时代的状态中抽取出其相同的基像,将其衔接成为一条线,得到历史动态。

    本书描述重点会根据当时的动态而描述。

    中国的文化通常在和平中推进而西方则是在自下而上的战争,所以中国往往看上去没什么“长进”,历来的战乱多是混乱与破坏,唯汉末与明初能算进步;而西方经常在战争中长进。这正是两种文化的个性不同。

    文中还列举了对伟人去世描写的区别,表面文化上的区别。西方较为求实刚毅,中国则委婉平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 读《国史大纲》--- 引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wx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