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律诗的一些常识
——兼答扎西德吉君问〔二〕
正如上文所谈,近体诗大致分三种:律诗,排律和绝句。
下面谈律诗。
所谓律诗,是依照一定格律写成的诗。其格律最主要的有两点:
〔一〕尽量使句中的平仄相间;并使上句的平仄和下句的平仄相对(即相反);
〔二〕尽量多用对仗。除首句和末句以外,均以用对仗为原则。
【一】五律的“两类四种”:
五律除上述的两点原则外,它和其后要谈的七律一样,还有一个规律:
第一三五七句不入韵;第二四六八句须入韵,这是正例。但首句亦有入韵的,这是变例。
〔甲〕仄起入韵式:
中仄仄平平(韵),
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
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例诗:《和晋陵早春游望》/杜审言
〔乙〕仄起不入韵式:
此式是把上式改为~
“中仄中平仄”,
其余没有变动。
*例诗:《春夜喜雨》/杜甫
〔丙〕平起入韵式:
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
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
平平中仄平(韵)。
*例诗:《晚晴》/李商隐
〔丁〕平起不入韵式:
此式是把上式首句改为~
中平中仄仄,
其他的没有变动。
*例诗:《送友人》/李白
[小结]
以上简介了五律的“两类四种”情况。
【二】七律的“两类四种”:
〔甲〕仄起入韵式: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例诗:《锦瑟》/李商隐
〔乙〕仄起不入韵式:
此式是把上式首句改为~
中仄中平中仄仄,
其他的没有变化。
*例诗:《遣悲怀》/元稹
〔丙〕平起入韵式: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例诗:《晚次鄂州》/卢伦
〔丁〕平起不入韵式:
此式是把上式首句改为~
中平中仄中平仄,
其余的都没有变动。
*例诗:《客至》/杜甫
[小结]以上简介了七律的“两类四种”情况。
【总结】
以上是近体诗的格式,不计排律,则:五绝四种,七绝四种,五律四种,七律四种,共计十六种;若按首句是否押韵来看,则可分为八类(或两大类)。
总而言之,可将上述的内容概括为~两大类十六种。
这十六种,是标准或理想的;一般要求能背。当然,我在文中对一些“相同部分”,做了比较分析,即是说,至少要能背八种;另外八种首句要完全掌握。最差的十六首“例诗”要彻底背诵。
至于一些变通之法,如“一三五不论”,“拗救”及“拗体”之类的,了解一下就行。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