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应邀参加了一个比赛团队,要想拿到理想的成绩,需要长期付出超大的辛苦。我清楚的知道:苦不怕,只要兼顾好身体就好。当别人告诉我:他们特别佩服我,比赛证书对我已毫无意义,还愿意付出这么多去参加比赛,纯粹是因为格局和情怀。我承认,愿意发挥点余热、做点事情、顺道创造点个人价值是有的,更重要的是我想给孩子们展现一个努力奋斗的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10947/6d8e0f7aa764437f.jpeg)
我们经常喜欢看到努力上进的孩子,如果自己却整天松松散散,似乎难遂其愿吧!突然想起了曾经的一个搞笑段子:小明学习成绩不好,总被他爸爸骂笨鸟。有一次小明不服气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他爸爸问:“那你说说第三种呢?”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哈哈!为了避免这样的嫌疑,咱不要求娃先飞,只要求自己努力的飞。
家长生活松松散散、悠闲自在,也许并非有意为之。可孩子长期的身临其境,家长的松松散散估计会被临摹的“活灵活现”。孩子他不听家长说什么,他只看家长做什么。孩子是具有社会性和自觉能动性的人啊!爱模仿是孩子的突出特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人的行为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行为习惯,孩子都会本能地去学习。所以,很多涉及孩子不好行为的根源在于成人的“传授”,要想使其改变,不要只懂得要求孩子,更重要的是做到正确的示范引领。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10947/c683c2b643c502c3.jpg)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不太大孩子的眼中,不会分辨榜样的好坏,成人树立了好榜样、创造了好的环境,孩子就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孩子发展。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榜样的影响。正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家长的言语义实在太重要了。
家长应该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呢?
(1) 随时觉察自身行为,树立良好榜样。
要想孩子一些不良习惯削弱,必须从家长自身的改变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重自已的形象,留意生活的细节,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孩子的面前,给到孩子正确的示范。曾有教育家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这个比喻形象地告诉我们,孩子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
(2)积极思维看待孩子,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
环境对一个孩子未来发展可以说会影响他的一生。部分孩子不好的习惯是成长中长期被“消极暗示”的结果。譬如:父母缺乏耐性,经常指责孩子,把“你真笨”“你真懒”等常挂嘴边,强调孩子的坏习惯。加之孩子缺乏成功的经验,这时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么笨、这么懒。家长想让孩子更好,要杜绝对孩子的“消极暗示”,对孩子出现好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培养孩子对自己的信心。
(3)充分发挥同伴间的榜样激励作用。
孩子最需要归属感,孩子的归属感一部分来自家庭成员,还有一部分来自同伴。良好的同伴关系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同伴关系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孩子通过自然的与榜样的比较形成有效的自我评价,从而自觉地改掉自身缺点,转向好的习惯养成。
孩子出现某些习惯偏离的原因很多,外界错误的引领无疑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因此,想让孩子的习惯得到改善,家长首先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