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书《王阳明哲学》之致良知、知行合一

听书《王阳明哲学》之致良知、知行合一

作者: 初心BW | 来源:发表于2020-11-14 23:45 被阅读0次

致良知

王阳明的“良知”,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闻见之知”,而是“德性之知”,那么“闻见之知”是否可以统摄“德性之知”呢?这是我们了解王阳明哲学的一大疑问。

所谓“德性之知”,即是发于性体之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爱知敬、知是知非,当恻隐自然恻隐,当羞愧自然羞愧”之知。这种“知”发自于人的本心,并不是依靠见闻就能获得的。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因为“致良知”的本义,就是要将良知的天理扩初出来,实践到万事万物上。而为了达到对事物的真知,我们内心的良知会发出命令,让我们去见、去闻、去求知、去习能,这全是良知要求我们去做的。而且致良知,并不是凭空可以“致”得的,必须落在实事上,才能致知以格物,离了实事则知亦不能“致”。这也就是“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

知行合一

据《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次年,主讲贵阳书院,开始提出“知行合一”之说,但最初学生并不真正理解知行合一的宗旨。

“知行本体”即是良知本体,也是心体。知行本体原本是一体的,它之所以不合一,是因为被私欲所遮蔽,所以必须有“致”的功夫使其合二为一。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指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圣学只是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件事。也就是说当我们心知善恶时,便已好此善、恶此恶了,这时“知是行之始”,当我们知善恶,并把其具体到实践中去,所以“行是始之成”。这时的行,已由内而形诸于外,内外通而合一。总之,知得真切,知得笃实,便是行;行得明觉,行得精察,便是知。知的过程与行的过程是相终始的。

相关文章

  • 听书《王阳明哲学》之致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 王阳明的“良知”,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闻见之知”,而是“德性之知”,那么“闻见之知”是否可以统摄“德性之...

  • 王阳明之致良知

    ‘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 良知良能是天赋于人的 犹如佛陀说的人人都有佛性 但良知为什么不明显呢 因为被后天的欲望和...

  • 王阳明与知行合一论哲学思想

    知行合一,致良知。 这是王阳明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为道德修养和实践良知建立理论基础。知行合一的提出与...

  • 王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知行合一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三大核心观点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其中,“知行合一”的理念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公元150...

  • 初见

    用周末两天的时间看了《知行合一王阳明》。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自己心里的良知和行为达到一致。王阳明的意思是:良知是每个...

  • “致良知,知行合一”是用户体验设计之根本

    一 、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之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 第一层意义:天赋的道德理念 。良知直指良心...

  • 谈一谈我心里的王阳明-文治武功篇

    上两篇有关王阳明的文章里我谈到了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问题,那样今天我就谈一谈王阳明的文...

  • 用良知前行,用感恩生活

    阳明心学就是致良知学,就是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口诀》 依良知而行,以良知为先,用良知做准则,再去行动,用感恩...

  • 知行合一是圣人的专属!

    了解到王阳明心学最根本的思想“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 王阳明创建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

  •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致良知需实修,知行合一 王阳明认为致良知,需要知行合一。他强调了修养和践履的统一,认为致良知是实修的工夫,要老老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王阳明哲学》之致良知、知行合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dgbktx.html